en
×

分享给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作者简介:

孙秀丽@@(1964—),女,山东烟台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F426.2;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20)05-0027-07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20.05.0004

参考文献 1
葛静深.当代中国能源话语中的安全化逻辑与国家形象建设[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3):35-42.
参考文献 2
董平荣.试论语言与身份研究中话语分析的整合视角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7):8-11.
参考文献 3
江治刚.文本话语、身份建构与“遏制” 战略:一项基于批评话语分析分类法视角的研究[J].外语研究,2016(6):7-12.
参考文献 4
刘文宇,李珂.报刊和微博中老年人身份建构差异研究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6):71-80.
参考文献 5
韩艳方,陈令君.及物性系统与中国形象建构———基于语料库的中西方“中国梦”新闻语篇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8(1):19-30.
参考文献 6
陈新仁.语用学视角下的身份与交际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参考文献 7
陈新仁.语用学视角下的身份研究———关键问题与主要路径[J].现代外语,2014(5):702-710.
参考文献 8
陈新仁.语用身份论———如何用身份话语做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9.
参考文献 9
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Edward Arnold,1994:79.
参考文献 10
Fairclough N.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M].New York:Longman Group Limited,1995:91.
参考文献 11
Martin J R.English Text-System and Structure:System and Structure[M].Philadelphia/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2:2.
参考文献 12
Halliday M A K,Matthiessen C M I M.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 M ].London:Edward Arnold,2004:39.
参考文献 13
White P R R.Subjectivity,Evaluation and Point of View in Media Discourse [ C]//Coffin C.Applying English Grammar:Functional and Corpus Approaches.London:Arnold,2004:229.
参考文献 14
Tracy K.Everyday Talk:Building and Reflecting Identities[M].New York:Guilford Press,2002:23
目录contents

    摘要

    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能源企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能源企业的身份建构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但其重要性常被忽略。 因此,基于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以语用身份论作为分析框架,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新闻报道中的语用身份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新闻报道建构了四种语用身份,态度资源的运用呈现不平衡的分布状态。 通过探究能源企业语用身份建构及态度资源的运用,以期对树立能源企业良好形象、增强中国能源实力有所帮助。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energy transformation, energy enterprises are faced with numerous challenges. The identity construction of energy enterprise is a significant part in enhancing its competitiveness. However, its importance is often underestimated. So, based on the attitude system of appraisal theory, this paper uses the pragmatic identity theory as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to study the pragmatic identity construction of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in the news reports on the official website. It indicates that news reports construct four kinds of pragmatic identities and that the use of attitude resources presents an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The research explores the pragmatic identity construction of energy enterprise and the use of attitude resources, with a view to helping set up good image of energy enterprise and enhance China̍s energy strength.

  •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动力。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能源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中国已经把能源确定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能源企业作为能源生产方, 对国家能源产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经济新常态的内涵要求和经济发展特征使得能源企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因此,能源企业的发展问题成为国家、社会的关注热点。 能源企业身份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正面的企业身份能有效提升企业地位与形象,进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中国石油”) 是国有独资公司,是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 2019 年,中国石油在世界50 家大型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位居第三,在《财富杂志》全球500 强排名中位居第四。 鉴于中国石油在国内国际的重要地位,本文将其作为能源企业身份建构的研究对象。 企业官方网站新闻报道是企业身份建构的重要“窗口”,因此本研究以中国石油官方网站中的新闻报道为语料,分析中国石油在其官方网站新闻报道中的语用身份建构类别,探究语用身份建构中态度资源的运用及分布。 从理论意义看,态度系统与语用身份建构的结合为身份建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从实践意义看,本研究对于指导能源企业通过话语进行身份建构、塑造良好形象及提高自身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 一、身份建构与语用身份

  • 身份是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文学等领域的热门话题。 由于研究角度和切入点不同,对身份这个概念的理解也不相同。 身份传统上指人们在社会上或者法律上的真实资格,即所谓人的社会身份;同时它也指在特定环境、场合和事件中所处的地位,即人的个体身份。 社会学强调社会与身份的相互关联性,即身份是在社会互动及社会关系中形成的。 社会学领域的诸多学者研究身份、话语与权利之间的复杂关系。 社会心理学结合了社会学及心理学对身份的研究,认为身份在本质上具有认知和社会的属性,区分了个体认同与社会认同。 人类学通过揭示身份的社会及心理本质探讨人类的起源与寻根问题。 文学则通过解构静态的文本,历史地、多元地考察作者的身份认同与认同矛盾,指向文学和文化研究中的民族本质特征和带有民族印记的文化本质特征。

  • 身份建构是一个动态化的多元过程,其中语言的选择被解释为一种身份建构行为。 自20 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及批评话语分析者在身份建构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目前主要有本质主义和建构主义两大理论视角研究身份建构。 本质主义认为身份是静态的、现设的、单向的。 随着身份研究的话语转向,建构主义对本质主义提出了质疑, 认为身份是通过话语动态地、积极地、在线地建构的,具有协商性与可变性。 身份会影响行为体行为, 身份建构直接与话语的建构作用相关。 [1]

  • 身份的社会建构主义观是目前学界达成的共识。 采取社会建构主义视角研究身份的学者来自多个学科领域,在语言学这一学科领域内研究身份建构的学者更是为数甚众。 语言学家认为身份建构与语言活动是不可分割的,语言会建构、更改或凸显身份。 基于此,语言学的各个流派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身份建构。 社会语言学认为身份是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建构的,身份会随着社会语境的变化而变化。 批评话语分析“从意识形态的宏观结构入手自上而下地分析社会结构对话语与身份的影响,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体行为的制约作用” [2]

  • 中国学者对身份建构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从研究对象看,有学者研究国家身份、民族身份等宏观身份,也有学者以日常会话为语料,研究交际者的动态身份建构,还有部分学者研究机构话语,主要包括学术话语、法庭话语及教育话语等。 例如:江治刚以批评话语分析中的分类法为工具,研究了“遏制”战略文本中的身份建构[3];刘文宇等以社会认知视角下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为主要方法,融合集体身份建构与话语策略理论研究老年人身份建构[4];韩艳方等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系统理论,探究了“中国梦”新闻语篇中的中国的形象建构[5]。 但是,上述研究大多只关注身份的类型、建构的话语方式与构成等,而对于交际者建构某一具体身份的原因及通过这一具体身份的建构来实现交际目标的过程则关注较少。

  • 因此,陈新仁尝试从语用学视角研究身份建构, 提出了“语用身份”的概念。 语用身份专指情境化的、动态的交际者身份,以区别于他们进入交际前所固有的、静态的社会身份。 [6] 语用身份论的观点包括:在动态交际过程中,身份是选择的结果,随交际需求的不同发生动态变化;交际者为了实现各种交际目标而选择建构特定的身份;身份是可供交际者为满足交际需要而调配的行事性和人际性语用资源之一。 [7]交际者选择与建构的身份作为交际资源的一部分会影响交际过程的发展。 从语用学角度开展身份研究,需要探究特定身份的建构如何影响到交际需求的满足,特定身份的建构如何影响到特定语言方式的选择,特定身份的建构如何影响到语境中语言的意义生成和理解,特定身份的建构如何影响到人际意义的表达与理解,特定身份的建构如何影响到特定语言使用的得体性和合适性。 [8] 本文主要探究中国石油在新闻报道中建构的语用身份如何影响其交际需求的满足、如何影响到特定语言方式的选择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属于对身份的资源属性的分析,第二个方面属于对话语成因的分析。

  • 二、态度系统

  • 韩礼德(Halliday M A K)认为语言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及语篇功能。 其中,人际功能指的是语言除了具有表达讲话者的亲身经历的功能外,还具有表达讲话者的身份的功能。 人际功能主要通过语气、情态和基调等三个系统来实现。 [9] 基于韩礼德的思想,费尔克劳( Fairclough N) 认为人际功能可以创造社会主体、社会身份及相互间的关系。 [10]这为学者们从人际功能理论的视角研究身份建构提供了理论基础。

  • 澳大利亚语言学家马丁(Martin J R) 在随后的研究中从交换结构的角度重新解释了人际功能,提出了评价理论。 他认为:“目前,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没有涉及到的是对评价意义的阐释———谈话者的感觉、他们做出的裁决以及对各种现象或经历的价值的判定。” [11] 评价理论弥补了传统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不足,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人际功能的发展。 评价理论考察人际功能意义,即说话人的地位、态度、动机及对事物的评价。 [12] 因此,评价语言不仅表达态度,还是建构身份的一种方式。 评价理论分为态度、级差和介入三个子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态度系统居于中心地位,级差系统和介入系统都是为态度服务的。 级差系统是指对态度的程度进行分级,介入系统则是用来表明态度的来源。 态度是指心理受到影响后对人类行为、文本(过程)及现象做出的裁决和鉴赏。 态度系统评价在极性上有正面和负面之分,在形式上有显性和隐性之别。 隐性评价指通过间接的方式表达态度,即“去除即时的语境,组成表达式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不带有态度意义” [13]。 态度系统又分为情感、裁决和鉴赏三个子系统。 情感是指说话人对行为、文本(过程)或现象等的情感反应,如快乐或不快乐、安全或不安全、 满意或不满意等情绪,体现说话人(作者)的情感和立场。 裁决是指说话人依据道德或法律规定对人的行为所持有的态度,分为社会许可和社会尊严两类, 二者都有正面(肯定)和负面(否定)的含义。 鉴赏指说话人对事物价值做出的评估,它可分为反应、构成和价值。 反应指事物给读者(听者) 情绪带来的影响;构成是对产品和过程的平衡性和复杂性作出的评价;价值指用社会标准评判文本(过程) 的重要性。

  • 随着评价理论的提出,国内外学者开始从态度系统的视角研究身份建构。 西方学者多以评价理论为框架对各类语篇进行分析。 国内学者多运用该理论对新闻报刊类语篇、学术类语篇及文学语篇进行分析。 但是,从态度系统的视角进行身份建构的研究依然阙如。 因此,本文以态度系统为视角研究能源企业的语用身份建构,为态度系统与语用身份建构的研究提供发展方向和探索空间。

  • 三、语料与研究问题

  • 用于本研究的语料来源于中国石油官方网站(http://news.cnpc.com.cn/mtjj/index.shtml) 中的新闻报道,从中国石油官方网站收集2019 年2 月份的报道共47 篇,为了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数据的精确性,笔者对新闻报道进行仔细阅读和筛选,最终选择其中20 篇,自建13246 字的中文语料库。 语料的选择基于三个标准:(1)内容主题围绕中国石油, 剔除访谈类新闻报道;(2)内容相似的新闻报道随机选择其中1 篇;(3)20 篇新闻报道字数跨度最小。

  • 企业身份作为机构身份的一个范畴,反映了企业本质特征和基本情况的一切因素。 企业身份建构从内、外两个方面影响企业的发展:内部方面体现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及认同感,外部方面体现为社会对企业的信任程度。 基于此,本文研究两个问题:(1)中国石油在其官方网站新闻报道中建构了怎样的语用身份;(2)中国石油运用了哪些态度资源建构其语用身份,其具体分布情况如何。

  • 四、中国石油语用身份建构

  • 话语如何建构交际者的语用身份? 特雷西(Tracy K)指出,说话人既会采用人称指示、言语行为、语音、语类混合等简单手段,也会通过掌握互动结构、直(间)接程度、叙述方式、立场等较为复杂的方式来建构身份。 [14] 基于特雷西的观点,陈新仁认为语用身份的建构方式可以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加以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宏观层面中的话语内容选择,分析中国石油在其官方网站新闻报道中语用身份的建构类别。 根据新闻语篇的话语内容(特定的话题选择、相关的信息内容等)识别、归纳了中国石油在其官方网站新闻报道中所建构的四种语用身份,即“绿色企业” “爱心企业”“负责企业”及“实力企业”,见表1。

  • 表1 中国石油语用身份建构类别及分布

  • 在本研究收集到的20 篇新闻报道中,中国石油均建构了特定的语用身份。 其中,“实力企业”的出现频率显著最高,达到55%; “负责企业” 占30%; “绿色企业” 和“爱心企业” 出现频率较低,分别为10%和5%。 语用身份论认为不同的语用身份具有不同的交际属性,即特定语用身份可以作为交际者资源以实现特定的交际目标。 同时,特定的语用身份又受制于动态变化的语境。 因此,不同的语用身份的建构体现了中国石油对特定语境的顺应,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的交际目标,树立良好的企业身份及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 中国石油能源企业身份建构主要通过顺应物理语境、社交语境和心理语境来实现其目的。

  • (一) 绿色企业

  • 2 篇新闻报道通过话语内容建构了中国石油 “绿色企业”的语用身份:标题的用词体现“绿色企业”的观点(“绿色生产” “新型发展之路”),内容描写企业强化环保工作采取的措施(“加快推进环保项目建设,严守生态安全红线”)。

  • “绿色企业” 语用身份的建构是通过顺应社会语境达到交际目的。 社会语境由文化氛围及社交环境等因素组成,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交际者的语用身份建构。 从社会层面看,当今世界由于人口爆炸、工业高水平化发展,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绿色生产、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日益得到彰显。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这场“战役”中,能源企业应当从自身做起, 担负起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从国家层面看,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成为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在2019 年3 月召开的“两会”中,代表做出“让绿色成为最鲜明的底色”“增进各族人民的绿色福祉” 等发言。 因此,中国石油通过对当今社会的绿色生产观及国家相关政策的顺应,展现出企业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绿色企业”语用身份得以建构,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 (二) 爱心企业

  • 1 篇新闻报道建构了中国石油“爱心企业”的语用身份。 一方面,滞留旅客的话语投射了这一语用身份(“多亏了中国石油加油站的热情帮助……真是太感谢了” “在路上,真的是离不开你们中国石油”);另一方面,描写中国石油员工及时、热情的帮助正面塑造了这一语用身份(“站内员工带着热水、 食物和急救药箱来到服务区 …… 并安抚旅客情绪”)。

  • 在20 篇新闻报道中只有1 篇建构了中国石油 “爱心企业” 的身份,仅占5%。 这是因为“爱心企业”是中国石油的非默认身份(变异身份)。 非默认身份是一种策略身份,是说话人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采取的策略。 “爱心企业”语用身份的建构体现了对社会语境的顺应,具体地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规范的顺应。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提出的“仁爱”、孟子提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蕴含了助人为乐的思想。 因此,新闻报道通过对宽厚仁爱、助人为乐文化规范的顺应,建构了中国石油“爱心企业”的语用身份,树立了其良好的形象,并拉近了企业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 (三) 负责企业

  • 有6 篇新闻报道建构了中国石油 “负责企业” 的语用身份。 这层身份直接体现在报道的话语内容之中:描写环境的恶劣凸显工作人员的负责与敬业(“大家从热火朝天的一线轮换下来,在天寒地冻的回程中就有人受寒生病”);春节在即,“石油人”选择坚守岗位(“己亥春节,燕赵大地年味浓浓……中石油河北销售公司的数千名员工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 “负责企业” 语用身份的建构顺应了物理语境及社会语境。 物理世界主要包括空间和时间。 在几篇报道中,中国石油“负责企业”语用身份的建构主要是顺应了时间中的节日语境。 中国的传统节日, 积淀着丰富深厚的中华民族心理,备受重视,尤其是作为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时刻,但是中国石油的众多员工依然坚守岗位、奋战在一线。 因此,新闻报道树立了中国石油员工踏实敬业的形象。 “负责企业”语用身份对社会语境的顺应,还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岗敬业观。 中国石油通过对物理语境及社会语境的顺应,对其员工工作进行了肯定,并达到激励员工、展现中国石油生机与活力的目的。

  • (四) 实力企业

  • 有11 篇新闻报道建构了中国石油“实力企业” 的语用身份:介绍其产量丰富(“青海油田计划探明油气地质储量2500 万吨,生产原油226 万吨、天然气64 亿立方米”),描写其先进的科技(“中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发现松辽盆地首个特大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首开中石油系统综合找铀的先河,对提高我国铀资源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现其经济实力的雄厚(“2018 年宁夏石化上缴税费92 亿元,近5 年累计上缴税金416.2 亿元”)。

  • 在中国石油官方网站的新闻报道中“ 实力企业”的语用身份出现频率最高,占55%。 “实力企业”是中国石油的默认身份。 这符合陈新仁提出的 “语用身份准则”:特定的语境对身份的选择具有默认性,因而,在言语交际中,交际者一般按照当前语境中的默认身份进行交际。 尽管中国石油通过建构 “绿色企业”“爱心企业” “负责企业”的语用身份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但是,中国石油是以油气业务、工程技术服务、石油装备制造、金融服务等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这是其本质身份,也是其核心竞争力。 所以,在这11 篇新闻报道中, “实力企业”的语用身份得到凸显。 “实力企业” 的语用身份展示了中国石油的经济实力、科研实力、创新能力,塑造了其在国际国内行业中的“佼佼者”身份,从而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并得到大众对其企业身份的认同。

  • 五、态度资源的运用与分布

  • 特定身份的建构会影响特定语言方式的选择。 通过对语料进行态度子系统、意义表达正负面及表达方式显隐性的标记,可以定量分析语用身份建构中态度资源的运用与分布,见表2。

  • 表2 中国石油官方网站新闻报道中态度资源的运用与分布%

  • 从表2 可以看出,中国石油语用身份的建构调用了情感、裁决、鉴赏三种态度资源,但是三种资源的运用呈现不平衡的分布状态。 其中,裁决资源占55%,情感资源仅占10%。 情感系统是态度系统中最具主观性的子系统,因此,为了力图保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体现其不以个人情绪为写作基础的特点, 报道使用了最少的情感资源。 而裁决系统是态度系统中主观性最低的子系统。 因此,新闻报道调用了最多的裁决资源以保证其客观性。 裁决系统有正面含义和负面含义之分。 社会尊严的正面或负面含义受到道德上的褒扬或贬抑,包括做事才干、行为规范和坚忍不拔的次范畴。 社会许可的正面或负面含义在法律层面上受到表扬或谴责,包括真实可靠、行为正当的次范畴。 鉴赏系统占35%,其主观度介于情感系统与裁决系统之间。 从表2 还可以看出,89%的态度资源表达了正面含义,正面的含义使人产生积极的情感,有利于企业提高社会地位,树立积极正面的形象。 85%的态度资源是通过显性的方式表达的,说明保持了新闻的简洁性与清晰性。 下文中将进一步分析态度资源的分布情况,见表3。

  • 表3 中国石油四种不同语用身份建构中态度资源的分布%

  • 由表3 可以看出,在不同语用身份建构中态度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

  • (一) “绿色企业”身份建构中态度资源的运用

  • 在建构“绿色企业”的新闻报道中,大多数话语通过明显的具有态度意义的词汇建构了企业语用身份。 同时,新闻报道也运用隐性评价的方式建构了企业身份。

  • 句1:乌石化曾专门邀请周边社区居民和媒体代表进厂参观。

  • 句1 中没有运用明确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意义的表达,只是在陈述事实,但这个句子却能引起读者的正面情感反应,这是通过纯粹的信息内容来进行隐性评价的手段。 新闻报道大部分裁决资源的运用都属于“做事才干”的次范畴,所有的裁决资源均通过物质过程正面评价了中国石油。

  • 句2:乌石化针对固废、水、气等重点指标,从资金投入、严格管理、提升全员环保意识等多个方面, 加快推进环保项目建设,严守生态安全红线……

  • 在句2 这一表达裁决资源的物质过程小句中, 充当主语的参与者乌石化(中国石油分公司) 行动起来,为实现绿色生产做出努力,建构了其重视环保的“绿色企业”语用身份。

  • 句3:如何消除民众的环保焦虑也已成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压力。

  • 语篇中仅有句3 这一处运用了情感资源。 将 “焦虑”这一表示“品质”情感的名词归属于民众,向读者传递出民众的“非安全”感。 因此,中国石油通过“绿色企业”语用身份的建构消除民众的“焦虑”, 并树立其良好的形象。

  • 句4:大家说得最多的是清洁生产,绿色生产发展。

  • “清洁”“绿色”属于积极的鉴赏词汇。 句4 中 “清洁”“绿色”的相继使用表明中国石油对于环保、 绿色生产的高度重视,从而建构了其“绿色企业”的语用身份。

  • (二) “爱心企业”身份建构中态度资源的运用

  • 在“爱心企业”的身份建构中,正面评价的对象均为中国石油及其公司员工,负面评价的对象为天气或被困旅客的心情。 正面评价与负面评价的结合建构了积极的企业身份。 在新闻报道中情感资源的比例明显提升。

  • 句5:气温低至-20℃,滞留旅客只能无助地等待。

  • 句5 中“无助地”这一表示“性质”情感的副词正面表达了被困旅客的消极心情,“只能”强化了旅客的无助感。 情感资源的表达方式中运用了两次原话引述,呈现话语的客观性,同时也表达了被困旅客对中国石油及其工作人员的感激,从而树立了中国石油真诚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新闻报道通过综合运用原话引述与直接描述协同建构了企业身份。

  • 句6:并认真做好车道及现场实时监控,加强现场巡查力度,做好站内安保工作。

  • 由物质过程小句来实现的裁决资源均属于“做事才干”的次范畴。 在物质过程小句中,大部分主体都由中国石油及其员工充当,说明绝大多数动作过程都是由企业及员工所为。 在裁决资源的表达中运用“认真做好” “加强” “做好”等动词表达中国石油热心、真诚地帮助被困旅客。 态度资源的综合运用及话语的不同表达方式全面建构了“爱心企业” 的语用身份。

  • 句7:当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雪挡住了很多人回家的路。

  • “突如其来的”一词属于鉴赏资源中“反应”次范畴,这一表示负面意义的词汇让读者深刻切实地体会到“大风雪” 的突然暴发给人们带来的不便。 因此,中国石油在此刻的帮助显得尤为重要,从而强化了其“爱心企业”的语用身份。

  • (三) “负责企业”身份建构中态度资源的运用

  • 在“负责企业”的身份建构中,评价对象主要是中国石油公司员工,以显性评价为主,说明对中国石油这一语用身份建构的方式比较外显。 但是,语篇中仍用不同的手段隐性地建构了其身份。

  • 句8:作为采油女工,每当逢年过节大伙早已习惯了在岗位上度过。

  • 句8 中没有任何一个词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或评价意义,但“早已” “习惯”作为触发器,促使读者对中国石油员工的负责、敬业精神做出积极的评价。

  • 句9:“千里春巡,问诊管道”活动将派出五个巡线小组,带动全线31 个站队参与进来,持续到6 月下旬,踏遍管道,完成全线2030 公里管道全徒步踏线。

  • 句9 中的隐性评价运用了预设手段。 “将” 表示“意图、打算”等语义,属于承诺类言语行为,话语用这种表述重在向读者对未来企业的行动做出承诺,从而构建企业身份。

  • 句10:在石油人眼中,拼搏战斗的钻探一线和充满温情的团圆之家,都是自己所热爱和向往之地。

  • “热爱”“向往”属于积极的情感资源。 将“石油人”对钻井一线、对工作的热忱与对家庭的爱相比较,使读者更感同身受,体会到“石油人” 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 句11:大雨刚过,管道线路泥泞不堪,丘陵田埂崎岖不平,却丝毫没有影响大家踏线的步伐……

  • “泥泞不堪” “崎岖不平”是对管线道路的负面鉴赏,表达了客观环境的不利。 “却丝毫没有影响” 是对人员的裁决,“却”这一转折词的运用凸显出他们不惧恶劣环境艰苦奋战的精神。 因此,语篇通过对中国石油员工的评价建构了中国石油 “负责企业”的语用身份。

  • (四) “实力企业”身份建构中态度资源的运用

  • 在建构中国石油“实力企业”的语用身份时,11 篇新闻报道中仅有一处运用了情感资源。

  • 句12:展望未来,宋洪波满是期待……

  • “展望”“期待”的正面情感资源表达了中国石油员工对未来的希望,也表明了中国石油的未来是辉煌的。

  • 句13:截至2 月10 日,该厂日均产气2379 万立方米,日均外输6843 万立方米,比上年同期稳中有增。

  • 句13 中裁决资源的评价对象为中国石油,这里运用了一系列准确而客观的数据及事实向读者传递了中国石油的实力信息,体现了其“实力企业”这一语用身份的客观事实,读者无可争辩。

  • 句14:这是中国石油首次获得沙特国家石油公司的科研合作类项目,也是这家国内最大油气生产商首次进入国际顶级智能钻井研发市场。

  • “首次”“最大” “顶级”等鉴赏性词汇充分表达了中国石油在科技、产量方面的实力及影响力。 因此,新闻报道综合运用三种态度资源,共同建构了中国石油 “实力企业”的语用身份。

  •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石油在不同语用身份的建构中裁决资源均得到凸显,情感资源运用最少,这是为了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保持其真实性及可信度。 但在不同语用身份的建构中,情感资源所占比例区别明显。 在建构“爱心企业” 的新闻报道中,情感资源的运用频率明显高于建构其他身份的新闻报道,这是旨在通过调动新闻受众的情感,以达到拉近企业与读者距离的目的。 在“实力企业”的身份建构中,情感资源的运用频率最低,更多的是运用客观度较高的裁决资源与鉴赏资源来真实地叙述并表现中国石油的实力,以期说服读者,得到读者对其“实力企业”语用身份的认同。

  • 六、结语

  • 企业官方网站新闻报道不仅是大众了解企业的 “窗口”,也是企业对自身进行身份建构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语用身份论与态度系统相结合,对中国石油的语用身份建构途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石油通过顺应不同的语境,建构了“绿色企业” “爱心企业” “负责企业”及“实力企业”四种语用身份来塑造积极正面的企业形象;但是,为了巩固核心竞争力,其默认身份———“实力企业”得到凸显。 在建构语用身份的新闻报道中,三种态度资源的运用呈现不平衡的分布状态:新闻报道大量运用裁决资源对企业进行自身定位,在企业自身眼里、在顾客和同行眼里以及在整个世界眼里,力图呈现出一个积极的、正面的形象;情感资源出现频率最低,这与新闻报道要求严谨真实的文体特殊性有关;情感资源在不同语用身份建构的新闻报道中运用频率有明显差别,在建构“爱心企业”身份的新闻报道中运用频率最高,在建构“实力企业”身份的新闻报道中运用频率最低。 从态度系统视角解读能源企业新闻报道的构写,为能源企业的语用身份建构提供有益借鉴。

  • 参考文献

    • [1] 葛静深.当代中国能源话语中的安全化逻辑与国家形象建设[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3):35-42.

    • [2] 董平荣.试论语言与身份研究中话语分析的整合视角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7):8-11.

    • [3] 江治刚.文本话语、身份建构与“遏制” 战略:一项基于批评话语分析分类法视角的研究[J].外语研究,2016(6):7-12.

    • [4] 刘文宇,李珂.报刊和微博中老年人身份建构差异研究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6):71-80.

    • [5] 韩艳方,陈令君.及物性系统与中国形象建构———基于语料库的中西方“中国梦”新闻语篇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8(1):19-30.

    • [6] 陈新仁.语用学视角下的身份与交际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 [7] 陈新仁.语用学视角下的身份研究———关键问题与主要路径[J].现代外语,2014(5):702-710.

    • [8] 陈新仁.语用身份论———如何用身份话语做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9.

    • [9] 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Edward Arnold,1994:79.

    • [10] Fairclough N.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M].New York:Longman Group Limited,1995:91.

    • [11] Martin J R.English Text-System and Structure:System and Structure[M].Philadelphia/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2:2.

    • [12] Halliday M A K,Matthiessen C M I M.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 M ].London:Edward Arnold,2004:39.

    • [13] White P R R.Subjectivity,Evaluation and Point of View in Media Discourse [ C]//Coffin C.Applying English Grammar:Functional and Corpus Approaches.London:Arnold,2004:229.

    • [14] Tracy K.Everyday Talk:Building and Reflecting Identities[M].New York:Guilford Press,2002:23

  • 参考文献

    • [1] 葛静深.当代中国能源话语中的安全化逻辑与国家形象建设[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3):35-42.

    • [2] 董平荣.试论语言与身份研究中话语分析的整合视角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7):8-11.

    • [3] 江治刚.文本话语、身份建构与“遏制” 战略:一项基于批评话语分析分类法视角的研究[J].外语研究,2016(6):7-12.

    • [4] 刘文宇,李珂.报刊和微博中老年人身份建构差异研究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6):71-80.

    • [5] 韩艳方,陈令君.及物性系统与中国形象建构———基于语料库的中西方“中国梦”新闻语篇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8(1):19-30.

    • [6] 陈新仁.语用学视角下的身份与交际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 [7] 陈新仁.语用学视角下的身份研究———关键问题与主要路径[J].现代外语,2014(5):702-710.

    • [8] 陈新仁.语用身份论———如何用身份话语做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9.

    • [9] 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Edward Arnold,1994:79.

    • [10] Fairclough N.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M].New York:Longman Group Limited,1995:91.

    • [11] Martin J R.English Text-System and Structure:System and Structure[M].Philadelphia/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2:2.

    • [12] Halliday M A K,Matthiessen C M I M.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 M ].London:Edward Arnold,2004:39.

    • [13] White P R R.Subjectivity,Evaluation and Point of View in Media Discourse [ C]//Coffin C.Applying English Grammar:Functional and Corpus Approaches.London:Arnold,2004:229.

    • [14] Tracy K.Everyday Talk:Building and Reflecting Identities[M].New York:Guilford Press,2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