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分享给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作者简介:

张瑞涛@@(1977—),男,山东肥城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哲学史。

中图分类号:D616;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20)05-0052-08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20.05.0008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6-29(1).
参考文献 2
习近平.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3-02(1).
参考文献 3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1).
参考文献 4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开幕式上的贺词[N].人民日报,2015-10-27(1).
参考文献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参考文献 6
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5-04(1).
参考文献 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参考文献 8
张岱年.心灵与境界[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36.
参考文献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参考文献 10
杨晓慧.习近平青年价值观教育思想论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11):124-133.
参考文献 11
饶芳.困境中的重构:新媒体时代青年的理想人格构建 [J].中国青年研究,2016(5):27-32.
参考文献 12
常建勇.儒家理想人格学说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建构的价值论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27-32.
参考文献 13
习近平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5-7-25(1).
参考文献 14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1).
参考文献 15
周如东,王丽萍.习近平新时代“ 三有” 青年成才观 [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2):8-14.
参考文献 16
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234.
参考文献 17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参考文献 18
史为磊.习近平“情理兼修”观的基本要义[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3):1-5.
参考文献 19
张彧,陆卫明.深刻认识习近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的重要论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7):15-19.
参考文献 20
习近平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 [N].人民日报,2014-05-04(1).
参考文献 21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2).
参考文献 22
唐凯麟,彭柏林,李彬,等.中华传统美德十二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46.
参考文献 23
邓希泉.习近平青年发展观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6):36-42.
参考文献 24
韩喜平,周颖.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思想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3):31-36.
参考文献 25
习近平.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梦想[N].人民日报,2013-05-05(1).
参考文献 26
黄蓉生,石海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青年论述浅析 [J].思想教育研究,2016(8):38-42.
参考文献 27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1.
参考文献 28
张瑞涛.“慎终追远”新思考[N].光明日报,2016-02-22(15).
参考文献 29
习近平.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M]//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3.
目录contents

    摘要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视“人格”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在他关于青年发展的重要思想中,已然内蕴着对青年人格理想的期许,展现了“为什么加强青年人格教育”“青年人格是什么”以及“如何开展青年人格教育”的思辨逻辑,是他青年人格观的彰显。 “理想人格”是作为类主体的人应该达至的做人目标、理想状态和修养境界,“青年理想人格”就是青年群体所应达至的人格理想和境界。 整体而言,习近平的青年人格观内涵了四层意蕴:一是立志明辨,培育理想信念人格;二是修德爱国,挺立责任担当人格;三是求学问道,凸显勤学好学人格;四是笃实力行,力求创新躬行人格。 青年人格理想,以“志”为端,强调“德”“学”并进,最终落实于“行”。 同时,从习近平多次讲话中,亦可梳理出培育新时代青年理想人格的实践路径,即组织思想引导、榜样模范引领、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与自我实践养成。

    Abstract

    Youth is the hope of the country and the nati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youth determine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in the future. Xi Jinping regards personality as a concentrated embodiment of spiritual cultivation. In his important though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youth, he already contains the expectation of youth personality ideals, showing why we should strengthen youth personality education, what is youth personality and how to develop youth personality education. Ideal personality is the life goal, ideal state and cultivation state that the person as the subject should achieve. The youth ideal personality is the ideal and realm of personality that the youth group should achieve. Xi Jinping̍s youth personality concept has four layers of connotation: the first is to identify and discriminate, to cultivate ideals and beliefs; the second is to cultivate morality and patriotism, to stand up for responsibility; the third is to seek knowledge, to highlight learning personality; the fourth is to strive for doing and to strive for innovation. To cultivate the ideal youth personality, we shall start from aspiration, emphasize both virtue and learning, and finally practice. At the same time, from many speeches of the general secretary, we can sort out the practical path of cultivating the ideal personality of young people in the new era, that is, organizational thought guidance, role model guidanc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al influence and self-practice.

  •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指出,党员干部要“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守原则、坚守规矩, 做到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 [1],而作为立身之本的“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 [2]。 这就意味着不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每个人都必须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应在现实中努力提升自我人格修养,坚定理想信念。 从本质上而言,“理想人格”是作为类主体的人应该达至的做人目标、理想状态和修养境界,是青年应追求的人格标杆。 实际上,在习近平关于青年发展的重要思想中,已然内蕴着对青年人格理想的期许,展现了“为什么加强青年人格教育” “青年人格是什么”以及“如何展开青年人格教育”的思辨逻辑,可以说是他“青年人格观”的彰显。

  • 一、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思想与青年ss人格观的逻辑开显

  • 习近平多次强调,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加强青年教育不仅必要,而且重要。 如,他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3];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论坛开幕式上指出:青年是未来建设的生力军,“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 [4]。 青年重要的社会地位与其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青年的价值取向不仅对青年自身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同时更与社会的价值取向、道德情操、人文素养息息相关。 可以说,青年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价值的风向标,青年人的德行操守、品性风貌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因此,“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 [5]6。 习近平将青年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意义,形象地比喻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青年要想走好未来的人生之路, 初始的第一步就不能走偏,就要在正确向上的道路上坚定地迈好第一步。 他还强调:“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6],希望青年能够“胸怀理想、锤炼品格,脚踏实地、艰苦奋斗” [4]。 这就给广大青年做人、做事提出了期望:一方面,青年要在成长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青春活力;另一方面,青年不能忘记自己所肩负的推进时代发展的历史使命,要将自我实现与报效祖国相结合,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放飞自己的梦想。 诚如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言:“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7]70

  • 所谓“人格”,其拉丁文“ persona” 原意为“ 面具”“脸谱”,指演员在舞台上所戴的面具,用于表现人物的角色特征,后来是指人经过长时间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影响自身行为方式的内在力量。 中国古代,原无“人格”一词,“人格是近代才有的名词,在中国古代谓之人品” [8]。 就其本质而言,“理想人格”是作为类主体的人应该达至的做人目标,是人性的本然状态、理想状态和修养境界,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就是社会道德规范、职业操守、生产技能和生活方式的道德化身,既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又是知、信、行的融会贯通。 青年人的人格养成,不仅关系到青年的健康成才,更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前途。 习近平曾深刻地指出:“当代青年面对着深刻变化的社会、丰富多样的生活、形形色色的思潮,更需要在理想信念上进行有力引导。” [9]23 因此, 加强青年价值观教育,使青年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 然而,面对当下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普遍化、 危机多发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变迁,当代青年正在发生“令人疑惑”的深刻变化。 一方面,凭借其对新技术、新媒体的高度敏感和熟练运用,青年引领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创造出层出不穷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思维,成为信息革命的先锋力量和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进入21 世纪,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青年成为世界范围内社会运动和骚乱的主力军,国际劳工组织2013 年发布的《全球青年就业报告》竟以“陷入危机的一代”指称当代青年。 而在我国,“如何认识和看待青年”成为困扰时代的 “青年之问”。 [10] 而且,从“人格” 修养发展的角度看,青年成长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如,就我国当下大学生群体而言,自我意识增强但尚不成熟、认知水平发展但有偏差; [11] 同时,大学生虽怀有危机意识,却因为意志力不坚定、自我调控能力差等问题,难以持之以恒地钻研学业; [12] 等等。 究其根源,在于青年所处的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心理发展不成熟,人格追求较低,修养不足,价值观尚未定型而无法坚定理想信念,以致外显于行。

  • 实际上,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的重要论述,已然内蕴了对青年人格理想的殷切期许,是他对 “ 青年人格是什么” 的理性思考。 如, 2014 年,他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中指出,青年要“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5]7-8;2015 年,他在《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中提出,青年要“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 [13];2018 年, 他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青年 “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励志,立鸿鹄志, 做奋斗者;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14]。 包括“八字真经” “十六字言”和“四句箴言”在内的重要论述,无不体现着习近平对青年人树立真、善、美和谐统一和知、信、行融会贯通的理想人格的勾勒和描画。 这些青年之 “要”,既是国家之需,也是青年谋求自身发展的追求,是人生前行的明灯,更明确了青年做什么样的人、如何做人,进而构成青年价值观应具备的要素和价值内涵。 就此意义而言,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正是他“青年人格观”的开显。

  • 所谓“青年人格观”,就是关于培育青年人格的重要性、必要性、基本内核、实践路径等内容的理性认知。 新时代语境下,培育青年人的理想人格,既是全国宣传思想工作者的基本职责,也是全国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职责。 习近平在2018 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他在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全国教育工作者的目标是“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 因此,无论是宣传工作、 教育工作,抑或青年人自身,定当以“完善人格” 为责任担当,围绕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践履笃行等方面,挺立人格理想。 [15]

  • 二、习近平青年人格观的基本内涵

  • 培育青年人格理想,首先是明确“基础”,即“立志”,要培育理想信念人格;其次是明晰“两翼”,即 “修德”和“勤学”,培育责任品德人格和勤学好学人格;最后是明了“落脚点”,即“笃行”,培育创新躬行人格。

  • (一) 立志明辨,培育理想信念人格

  • 新时代青年必须响应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历史使命的号召,将国之未来时刻铭记心中,笃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时代新人。

  • 首先,新时代青年要立志,即坚定理想信念,立鸿鹄之志。 青年人应气度高远、志存天地,以服务人民、建设祖国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为己志。 明儒王阳明言:“学莫先于立志。 志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壅灌溉,劳苦而无成。”(《王阳明全集》卷七 《示弟立志说》)习近平引清代学者金缨言:“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锐兵精甲, 不能御也。”(《 格言联璧 · 学问》) [16]人若志存高远,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纵使远隔山海,也难以阻挡前进的步伐;纵使精兵强锐,也无法抵抗奋勇向前的决心。 可见,青年志向高远,才能不畏艰难,奋进向前。 并且,志向一旦确定, 理想信念一旦建立,就当牢不可动。 诚如清代郑板桥题画诗所言“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亦如梁启超所言“人之大患,莫甚无恒。 一念之明,浩然于圣贤同位,不移时而坠于流俗、坠于禽兽”(《饮冰室合集》专集26《德育鉴·立志》)。 前进路上所遇到的困难险阻可视为理想信念的试金石,要在一次次的试炼中更加坚定自我的理想信念。 因此,习近平强调,理想信念是青年不断战胜困难、 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没有理想信念, 就会迷失前进方向,就会失去奋斗动力” [9]62;“青年一代,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 [14]。 当然, 青年立志,要立足于民族、立足于人民,把自我的理想与中国梦相结合,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民族复兴的目标融会贯通,树高远之志,为勤学好学、践履笃行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持。 归根到底,“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 有奉献的人生, 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17]14。

  • 其次,新时代青年要明辨,即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 当今时代,青年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复杂多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 青年一代要在复杂的情境中做到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准确区分是与非、对与错、正与邪、善与恶,面对非议争执不迷惘、大是大非不犹豫,这是“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 [5]8 人格的体现。 青年明辨,明得真理、明得正义、明得善意,辨得谬误、辨得错处、辨得邪恶。 同时,青年人若要“明辨”得当,还需要做到 “ 情理兼修”。 “ 情” 指 “ 情怀、 情感、 情商”,“理”指“真理、学理、道理”。 [18] “情”与“理”二者要和合融通,缺一不可。 倘若青年在“情”“理”之间有所偏颇,则容易出现人格缺失。 如果青年过分追求“情”,只讲情怀、只谈情感、只顾情商,在人际之间周旋游走,将会导致不讲原则、不顾底线的事情发生;相反,若青年只认真理、只学道理,而不知晓人情、不懂真情、不明仁德,那么就会缺少对人伦道德的敬畏之心,就难以将自己融入社会、融入集体。 缺少“情”则缺少人生的温度,缺失“理”则缺失原则底线。 青年人情理兼修,能够在明辨是非曲直之中,更好地帮助自己在人生的路口做出正确无悔的选择。

  • 因此,从“志” 的层面上看,习近平青年人格观以“立志”为首要,要求青年明确志向,将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志存高远,并且做到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明辨善断,避免迷失自我。

  • (二) 修德爱国,挺立责任品德人格

  • 习近平的讲话多次强调青年要修德,要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要做到修德立人,养成责任品德人格。

  • 首先,修德是做人的根本。 青年人生的必修课首先是修德,“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 [5]7, 一个德行有亏的人在内不修身正己、在外不守德行规范,则难以成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时代新人。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都强调修身育德,惟修身而可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 修身育德不仅是自我个体美其身、显其性的必然过程,也是修己正人的必然进路。 人修德立身后才可谈及其他,尤其是治国理政之管理者,倘无美德,谈何正人? 诚如荀子所言:“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君者槃也,民者水也,槃圆而水圆”,是故,“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荀子·君道》)。 习近平在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师在教育中要不断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须得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明大德、守公德、 严私德,踏实地修好品德,努力使自己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 其次,修德立意要正。 习近平指出,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5]7 这为青年人修“何德”指明了方向:“勤俭、劳动”可视为青年做事方面须具备的品行,即生活和工作的修德内容;“感恩、 助人、谦让、宽容”可视为青年做人方面须具备的品性,即人际关系的修德内容;“自省、自律”属于青年自我发展方面须具备的道德戒律,即自我约束的修德内容。 从中也看出,青年修德既要有远大的理想, 同时也要切合实际,人不能一味地追求过度的高尚, 而是要切合己身、立足现实,从自己能够做到的点滴开始,而首要的就是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 [17]4 青年人修德就应该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以此达到尚修德、立正心的目的。

  • 最后,个体修德立人的最大责任品格就是“爱国”。 习近平强调,新时代的青年须是爱国的青年。 爱国可视为修德的价值方向,爱国是人格完善的第一位。 [14]爱国不是停留在口号上,更是要落实在行动中。 何谓爱国? 青年承担的不仅是自己与家庭的责任,更是社会与国家的期许。 自古中华儿女中不乏爱国之情:班超“遥望中原怀故土,静观落叶总归根”(《后汉书·班超传》)体现的是“情系故土” 的爱国精神;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病起书怀》) 体现的是“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后汉马援“马革裹尸”为国捐躯的豪气、《墨子·尚贤》提倡的“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尽瘁献身的豪迈体现的是“以身许国”的爱国精神;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体现的是“抗暴御辱”的爱国精神;等等。 爱国精神深深地融在对自我修养的要求中,己身之志皆为国,己身所学皆为国,对于修德修身,爱国是最终归宿,也是最大德。 《礼记·大学》中指出,“大学之道”在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立德的必然落脚点和价值归属就是治国平天下,也就是爱国。 可以说,一个不爱国的青年,其德必亏、其志必偏,在修身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最终目的是为国建设、 为国发展奉献自己的一生。 习近平告诫青年人: “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14]因此,青年在学习、生活、工作之中,爱国之心不能忘,必当挺立修德爱国的责任担当人格。

  • 故而,从“德” 的层面来看,习近平的青年人格观强调修德立身,青年为国修己德,要将自我融入国家精神之中,从而继承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 (三) 求学问道,凸显勤学好学人格

  • 只有道德完美而无充分的才能技能的人是有缺憾的人,完善的青年人格须做到德才兼备。 因此,新时代青年人应当善于求学问道,做到勤学好学博学, 下得苦功夫,力求真学问。 《礼记·学记》 中指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青年人当凸显好学人格。

  • 首先,好学人格有一颗持久忍耐的恒常之心,勤学而好学。 有恒心方能有始有终。 学习不是一时之事,而是持久发力的“马拉松”。 习近平指出:“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 [5]6 学习的恒心能够帮助青年在面临学习困难之时无畏无惧,而非半途而废。 具备学习型人格的青年,读书学习最忌急功近利,而是要经年积累,反复琢磨,最终厚积薄发。 宋儒程颐告诉我们:“学欲速不得,然亦不可怠。 才有欲望速之心,便不是学。 学是至广大的事。”(《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而且,青年治学须真正将所学融于内心,真正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满足感、成就感,进而将所学所悟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结合,将所学之物运用到实际之中,做到“学以自得” “知行合一”。

  • 其次,好学人格有一颗勤奋求知的好奇之心,博学而精专。 习近平告诫青年“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 [5]7,“敏” 意味着多动手、多实践、多练习,对不知之事时时保持求知欲和好奇心。 好学人格既惜时如金、孜孜不倦地学习,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 愈博愈专。 [6] 博学并非是对各个领域盲目涉猎,更不是随意选择知识新领域,而是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选择相关性的内容去拓展,选择互补性的内容去完善,将所学所思所想融会贯通,整合成系统的结构。 精专学习是对多种知识选择和辨析基础上的综合与创新,是对自己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的锻炼与提升,最终落脚于对社会、自我的认知实践活动中。 博学而精专的好学人格,既是美身之举: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又是自得之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 荀子·劝学》)。

  • 再次,好学人格有一颗心怀天下的责任之心,负责而担当。 习近平告诫青年,学习“既要专攻博览, 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5]7。 学习不是坐而论道、闭门造车,而是要心怀祖国、心怀人民。 青年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逐步培育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将学习的知识换化为为人民服务、为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青年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凸出品德责任人格,把自我理想的实现作为人生选择的基础,把社会理想作为人生奋斗目标,把民族理想的实现作为人生价值追求,诚如梁启超所言:“男儿志兮天下事, 但有进兮不有止。”(《志未酬》)因此,新时代的勤学之人,必是基于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而学习的人。

  • 最后,好学人格有一颗求真求实的悟道之心,厚基而创新。 勤学好学还应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求真求新,力求真学问、练就真本领。 诚如习近平所言: “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 求真理、 悟道理、 明事理。” [14]勤学好学是青年成才的基础,在夯实基础、 扎实学问的同时,力求创新发展,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第一动力是创新”。 孔子有言曰: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子张》);程颐亦言:“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 不日新者必日退”(《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是故,新时代的勤学之人,必是创新迭显、日新月异之人。 好学之人善于、敢于创新,才能为民族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 是以,从“学” 的层面来讲,习近平青年人格观主张有志青年应是德才兼备之人,既要“修” 德行, 又要“求”学识,通过凸显勤学好学人格,号召青年人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于踏实中求创新、以学习担责任。

  • (四) 笃实力行,力求开拓创新人格

  • 青年人格是以“志” 为端的,强调“德” “学” 并进,最终落实于“行”。 在习近平的青年人格世界里,“行”既指重实轻名的笃实务实之行,又有办实事、求实效、立实功的践履力行之行,还内蕴了钻研求索、开拓创新之行。

  • 第一是笃实务实。 青年人不论是学习或是工作创业,都要坚定信念,踏实地做好点滴事情。 习近平指出,青年面临着各种机遇与挑战,拥有不容辜负的青春时光, 但 “ 要迈稳步子、 夯实根基、 久久为功” [5]8;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才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20]。 由此可见,青年人格修养的重要一环就是笃实务实,诚如《礼记·中庸》所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因此,青年人当着力于实践用功,毋为声名荣誉所左右。 范仲淹曾言 “务实去华,育德之方”(《蒙以养正赋》),程颐言曰 “欲当大任,须是笃实”(《 二程集 · 河南程氏遗书》),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对“实事求是” 的创造性诠释,等等,无不是告诫青年人,唯有脚踏实地、敬业奉献,以一颗平常心、淡泊心对待生活、工作,才是基本的人生态度。

  • 第二是力行笃行。 青年应该将所学所想落实在所做上,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 [21] 因此,青年人的学习不仅仅是向书本学习和单纯的理论学习,还应主动向实践学习,更要落实于实践检验、力行躬行。 明儒王廷相言曰:“深省密察,以审善恶之几也;笃行实践,以守义理之中也;改过徙义,以极道德之实也。 三者尽而力行之道得。”( 《 王廷相集 · 慎言 · 潜心篇》)。 就现实人生而言,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 因此,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 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笃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实践中体察善恶、辨析理义、改过迁善。 青年人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虽然前方有良师,身边有益友,终究也有独自一人上路的时候,当习惯以孤独为伴、以寂寞为友,坐稳“冷板凳”,修心练术,在实践中完成自我德行的内外合一、体用合一。

  • 第三是开拓创新。 青年人笃实笃行并不意味着墨守成规,而应善于开拓、勇于创新。 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 [5]8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年人的理想信念不能停留于空喊口号上,一定要同实际相结合,力求开拓创新,以此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尤其是广大青年科技人才,更要运用创新思维、 开发创新潜能、增强创新能力,为祖国的现代化事业和中国梦的实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创新是人格的重要构成要素,是主体践行的必然要求。 《周易 ·系辞》言:“日新之谓盛德。”商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人不仅要时时修德改过、自悟日新,还须不断创新开拓,力求推动工作实践的进步。 中国传统社会中潜涵着悠久的锐意革新精神,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四大发明”,这样的美德行之于道德修养便是“日新”不已,能促进人格的不断完善;用之于科学文化事业的攻坚,便能有所发明创造。 [22] 就青年而言,创新发展处于青年个体发展和青年群体发展的核心地位,是青年个体社会本质的体现,更是青年群体本质的体现。 [23] 青年人在实践自己的所学所思过程中,要学会创新和开拓,为社会、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青春力量。

  • 是故,从“行”的层面来看,青年人要笃实力行, 将自己的理想信念付诸实践行动,力求信念引领行动、知识融汇创新,实现自我价值创造和人格塑造的融通。

  • 三、培育新时代青年人格的基本路径

  • 在习近平看来,“祖国的未来属于青年,重视青年就是重视未来” [13]。 青年是党的事业的生力军、 先锋队、排头兵,秉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必须培育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这就要强化青年价值观的社会导向功能和作用,重视青年在基层实践中成长成才。 [24] 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思想的重要论述,就如何开展青年人格教育,提供了路径选择和思想启发。

  • (一) 重组织思想引导

  • 首先,各级党组织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积极引导青年。 [21] 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指南,结合青年自身的成长特点,指导青年人顺应时代发展,树立实现中国梦的远大志向,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帮助青年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符合新时代历史特质的完善人格。 同时,各级党组织要关心青年成长过程,关注青年的思想状态,重视青年所提出的成长要求和学习意向,做青年的知心人,了解青年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引导青年。

  • 其次,共青团要努力帮助广大青年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人生信念。 [9]64 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党的后备军,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在青年中的思想引导作用。 共青团中青年平均年龄较小,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阶段,也是处于想法简单、思想幼稚的阶段,共青团要紧跟党的步伐,激发广大青年的历史责任感,帮助青年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建设发展发光发热的决心和信心,激励青年树立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崇高理想,培养青年爱国修德的人格,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牢记心中。

  • 最后,在开展青年工作的过程中,要采取青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 习近平指出,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用历史的眼光启示青年,用伟大的目标感召青年,用光明的未来激励青年” [9]64,不断增强青年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对党的依赖、信念和信心。 当然,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虽可提升教学效果,但要避免过度娱乐化。 同时,各种教育形式和教育组织形式都要注重加强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教育以及改革开放成就教育和国际比较教育。 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共青团要丰富教育内容,增强青年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让青年了解党史国情,学习革命文化、先进文化,有助于帮助青年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而帮助青年明辨、感召青年立志、激励青年求学好学,培育他们真、善、美融通的青年人格。

  • (二) 重榜样模范引领

  • 首先,要树立榜样。 在培养新时代青年人格理想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和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榜样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青年、引领青年的作用。 如,评选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模范等,在道德以及职业操守等方面为广大青年树立良好的学习对象,激励青年树立远大理想、修养品德,“把满腔报国之志转化为立足岗位的工作业绩,把积极奉献精神转化为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 [9]64。 习近平在寄语广大青年榜样模范时强调指出,青年模范要 “再接再厉、严于律己、锐意进取,用自身的成长经历、精神追求、模范行动为广大青少年作好表率”; 当然,典型宣传、榜样示范要让人“信得过、看得懂、 学得到”,坚决杜绝“包装典型、拔高典型、催生典型”的现象。 [25]青年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即是将理想与品德落实在行动中,也是培养笃实力行的人格品性。

  • 其次,发挥模范示范作用。 习近平特别强调党员干部、共青团干部以及教师的模范示范作用。 他指出,广大党员要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努力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当好表率[9]109;团的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要在广大青年中树立威信、形成号召力[9]81。 党员干部和共青团干部在关心青年、爱护青年的同时,更要做青年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做好党的政策的执行者、核心价值的模范示范者,身体力行引导青年培养健全的人格,从而增强模范引导的说服力。 教师作为教育者,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对象。 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用崇高的师德和高尚的人格感召青年;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17]13 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宽容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之成长为有用之才。 [26]

  • (三) 重优秀传统熏陶

  • 青年人格的养成,要善于、乐于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习近平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话中指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 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 [27] 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体现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基因和思想智慧,如“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孟子·告子上》)的自尊品质;“圣人与我同类,此心此理谁能异之”(《陆九渊集·与郭邦逸》)的自信心态;“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的自强气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卫灵公》)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礼记·中庸》)的“尚和合”智慧法则;“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公私之交,存亡之本”(《商君书 ·修权》)的至公精神;等等。 这些优秀文化要素, 无不为青年人格培育提供思想滋养,并能够创造性转化为青年人的自信人格、至公人格和和合人格。 《论语·学而》有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慎终” 意味着对逝者的敬重,“追远”意味着对自我生命和价值的敬重, [28] “慎终追远”体现了“孝道” 理念下中国人的祖先崇拜和生命敬畏意识,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青年人格,体现的正是这样一种“慎终追远” 的文化生命传承情怀。 习近平在《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讲话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29]优秀传统文化为青年人格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成长的沃土,新时代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成为新时代青年的重要力量源泉。

  • (四) 重自我实践养成

  • 青年在组织的引导下,在模范示范带头下,浸润在优秀传统文化之中,须增强内在驱动力,主动完善自我人格。 习近平指出:“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9]26 因此,新时代的青年应牢记党和国家的嘱托与期望,明确人生目标,树立报效祖国的志向。 诚如李大钊所言,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青年要不断提高道德素质水平,坚守爱国底线修养品德,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诚如习近平所要求的:“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9]29 青年人要锻炼专业技能,勤学好学,积累知识,敢于拼搏奋斗, 勇于开拓创新。 青年要时刻谨记自身肩负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为实现明辨立志、爱国修德、求学问道、笃实力行的立体人格而不懈奋斗!

  • 总之,青年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惟有培育健全的人格理想,才能既获得个人的成长,又为祖国贡献力量。 习近平关于青年的重要论述蕴含着青年理想人格的丰富内涵。 青年人格理想由“明志” “勤学”“修德”“笃行”四方面构成,即明辨立志的理想信念人格、爱国修德的责任品德人格、求学问道的勤学好学人格和笃实力行的创新躬行人格。 培育青年人格,以青年立“志”为始端,即首先要明确人生目标、坚定理想信念;强调“德”“学”并进,修德与勤学互为补充,力求德才兼备、情理兼修;最终落实于 “行”,且笃“行” 而不移“志”,做到知行合一、笃志笃行。 同时,从习近平对于青年发展的重要论述中可梳理出,青年人格理想的实践路径要从组织思想引导、榜样模范引领、优秀传统熏陶和自我实践养成四个方面展开。 习近平的青年人格观为新时代青年人生选择提供了思想方向和理论指导。

  • 参考文献

    • [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6-29(1).

    • [2] 习近平.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3-02(1).

    • [3]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1).

    • [4]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开幕式上的贺词[N].人民日报,2015-10-27(1).

    •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 [6] 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5-04(1).

    • [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 [8] 张岱年.心灵与境界[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36.

    •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 [10] 杨晓慧.习近平青年价值观教育思想论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11):124-133.

    • [11] 饶芳.困境中的重构:新媒体时代青年的理想人格构建 [J].中国青年研究,2016(5):27-32.

    • [12] 常建勇.儒家理想人格学说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建构的价值论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27-32.

    • [13] 习近平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5-7-25(1).

    • [14]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1).

    • [15] 周如东,王丽萍.习近平新时代“ 三有” 青年成才观 [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2):8-14.

    • [16] 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234.

    • [17]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 [18] 史为磊.习近平“情理兼修”观的基本要义[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3):1-5.

    • [19] 张彧,陆卫明.深刻认识习近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的重要论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7):15-19.

    • [20] 习近平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 [N].人民日报,2014-05-04(1).

    • [21]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2).

    • [22] 唐凯麟,彭柏林,李彬,等.中华传统美德十二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46.

    • [23] 邓希泉.习近平青年发展观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6):36-42.

    • [24] 韩喜平,周颖.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思想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3):31-36.

    • [25] 习近平.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梦想[N].人民日报,2013-05-05(1).

    • [26] 黄蓉生,石海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青年论述浅析 [J].思想教育研究,2016(8):38-42.

    • [27]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1.

    • [28] 张瑞涛.“慎终追远”新思考[N].光明日报,2016-02-22(15).

    • [29] 习近平.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M]//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3.

  • 参考文献

    • [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6-29(1).

    • [2] 习近平.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3-02(1).

    • [3]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1).

    • [4]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开幕式上的贺词[N].人民日报,2015-10-27(1).

    •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 [6] 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5-04(1).

    • [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 [8] 张岱年.心灵与境界[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36.

    •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 [10] 杨晓慧.习近平青年价值观教育思想论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11):124-133.

    • [11] 饶芳.困境中的重构:新媒体时代青年的理想人格构建 [J].中国青年研究,2016(5):27-32.

    • [12] 常建勇.儒家理想人格学说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建构的价值论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27-32.

    • [13] 习近平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5-7-25(1).

    • [14]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1).

    • [15] 周如东,王丽萍.习近平新时代“ 三有” 青年成才观 [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2):8-14.

    • [16] 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234.

    • [17]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 [18] 史为磊.习近平“情理兼修”观的基本要义[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3):1-5.

    • [19] 张彧,陆卫明.深刻认识习近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的重要论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7):15-19.

    • [20] 习近平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 [N].人民日报,2014-05-04(1).

    • [21]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2).

    • [22] 唐凯麟,彭柏林,李彬,等.中华传统美德十二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46.

    • [23] 邓希泉.习近平青年发展观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6):36-42.

    • [24] 韩喜平,周颖.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思想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3):31-36.

    • [25] 习近平.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梦想[N].人民日报,2013-05-05(1).

    • [26] 黄蓉生,石海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青年论述浅析 [J].思想教育研究,2016(8):38-42.

    • [27]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1.

    • [28] 张瑞涛.“慎终追远”新思考[N].光明日报,2016-02-22(15).

    • [29] 习近平.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M]//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