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分享给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作者简介:

昌灏(1976—),男,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D2-0;D61;F4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24)01-0079-07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24.01.0010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 EB/OL].(2014-06-17)[2022-07-20].https://www.nea.gov.cn/2014-06/17/c_133413362.htm.
参考文献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参考文献 3
杜祥婉.对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 2030)》的解读和思考[ EB/OL].(2017-05-04)[2022-08-02].https://www.ndrc.gov.cn/xxgk/jd/jd/201705/t20170504_1182809.html?code =&state = 123.
参考文献 4
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02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
参考文献 5
梁昌新介绍《能源体制革命行动计划》的总目标及原则 [EB/OL].(2017-07-21)[2022-07-20].http://www.nea.gov.cn/2017-07/21/c_136461253.htm.
参考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
参考文献 7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98.
参考文献 8
习近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J],求是,2022(11):3.
参考文献 9
陈培永.思维的法则———毛泽东《矛盾论》如是读[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131.
参考文献 10
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求是,2019(1):4.
参考文献 1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 年版)[ 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88.
参考文献 12
章建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J].党建,2022(5):17.
参考文献 13
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2-01-25)[2022-07-20].https://www.gov.cn/xinwen/2022-01/25/content _ 5670359.htm.
目录contents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能源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和国际能源转型的新浪潮,习近平总书记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全局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能源发展新战略和一系列重要论述,逐步形成了以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为战略目标,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 为战略举措,以“以人民为中心、以改革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政策理念,以系统思维、底线思维、辩证思维以及矛盾论为方法论原则的能源革命战略思想体系。习近平能源革命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我国能源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实践遵循,代表了我国能源发展理论创新的新高度,对于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in terms of the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constraints of domestic energy development and the new wave of international energy transformation,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creatively put forward a new strategy for energy development and a series of important statements from the overall perspective of ensuring national energy security and tackling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us, the strategic thought system of energy revolution is evolved, with constructing modern energy system as the strategic goal and " four reforms and one cooperation" as the strategic framework. The policy ideas of the system are " putting people first, pursuing development through reform, and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 and its methodological principle is system thinking, bottom line thinking, dialectical thinking, and contradiction theo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statements of energy revolution provide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China’s green-oriented transition of energy in the new era, which represents a new level of theoretical innovation in energy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society.

  • 能源关乎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能源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是决定国家长远发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短短的 40 多年里创造了世界现代化史上的“ 中国奇迹”。但与此同时,在由能源工业所支撑的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同时存在着工业生产、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等之间不相协调的各种矛盾。当前,随着我国第二产业占比的不断提升,对能源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攀升。据《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数据,至 2021 年,我国连续 12 年保持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最大国的地位。然而,我国化石能源却面临着“富煤、贫油、少气” 的资源禀赋,对外依存度高、独立性差、供给稳定性存在较大风险,以及能效利用水平低、污染化程度高等诸多困境,这些资源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长远健康发展。未来我国能源发展的新道路,必须采取新思路、新举措,通过一场“自觉式”的能源革命,建立能够在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生态环境三者之间实现良性稳定平衡的新型能源体系。

  • 2014 年 6 月 13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1]对于如何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革命战略,即: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1]。此后,在许多重要的讲话、报告、指示、批示中,习近平总书记就能源革命问题又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再一次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 [2]51对于推进落实“双碳” 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则进一步指出,要“ 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2]51-52。在新的历史征程上,能源革命和绿色低碳转型业已成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对我国实现“双碳” 目标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一、 习近平能源革命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是一个具有内在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以能源消费革命和能源供给革命为双轮,以能源技术革命为引擎,以能源体制革命为保障,以能源国际合作为支撑,共同构筑了习近平能源革命重要论述的“四梁八柱”。

  • (一) 能源消费革命

  • 能源消费革命是通过采用新技术、转变消费观念、改变消费模式等途径,以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节能提效、优化产业结构等为主要内容,实现能源消费种类和方式的变革。在“四个革命”中,能源消费革命位居第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过去谈到能源问题,一般强调供给方面,把加大生产看作矛盾的主要方面,但这次能源革命则将消费革命放在首要位置,这是由我国能源消费面临的三大困境决定的。其一,巨量的能源消费加剧了我国的能源约束。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猛增到 42.83 亿吨标准煤,位居世界第一; 随着未来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提速,我国近中期能源需求还将继续增长,而国内供给能力有限,能源进口量逐年递增。 2019 年以来,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 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在 45%左右(见表1),能源约束矛盾与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其二,以化石能源为主的高碳能源消费结构。从 2015 年的数据来看,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比超过 85%,其中煤炭占比高达 58.72%(见图1,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015》)。化石能源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污染物的排放,致使全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出现大规模雾霾天气,且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其三,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不高。从国家统计局 2015 年的三次产业结构数据来看,我国第二产业比重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0 多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则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 30 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不合理,尤其是高耗能重工业发展过快、比重过高,是导致能源消耗居高不下的深层原因。此外,我国能源消费强度高,能源效率总体偏低。

  • 表1 2014—2021 年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

  •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 图1 2015 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 面对能源消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 “能源消费革命”和“节能优先战略”明确了新时代我国能源战略的“先手棋”。 2014 年 11 月,国务院发布了 《 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2014—2020 年)》。通过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我国能效水平明显提升。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2020 年度报告》显示,截至 2019 年底,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较 2005 年降低约 47.9%,提前完成我国对外承诺的到 2020 年目标。 2022 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能源转型持续推进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也表明,2021 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比 2012 年累计降低 26.4%,年均下降 3.3%,相当于节约和少用能源约 14 亿吨标准煤。正如中国工程院杜祥琬院士所指出的:“节能提效是我国能源战略之首,是绿色低碳的第一能源; 即便是在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下,节能提效也是减排主力。” [3]除此之外,在“双碳”目标的约束下,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快转变。 2021 年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 56. 0%,石油占 18.5%,天然气占 8.9%,水电、核电、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占 16.6%。与十年前相比,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了 14.2 个百分点,水电、核电、风电等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了 8.2 个百分点。预计到 2030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从 2020 年的 16%提高到 25%左右。 [4]94

  • (二) 能源供给革命

  • 一国的能源禀赋决定着能源生产的基本概况,而能源消费结构又直接取决于能源生产的格局。从化石能源的视角来看,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天然禀赋是造成能源生产高碳格局、能源消费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的客观原因。要破解能源约束的困境,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实现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根本性转变,彻底改变能源生产消费模式,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因此,我国能源供给革命是围绕能源供给安全化、多元化、低碳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推动我国能源开发和利用方式实现根本转型。

  • 我国能源供给革命的基本思路是:立足当前能源资源禀赋条件,在确保能源供给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坚持低碳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把非化石能源放在能源发展优先位置,大力推进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逐步建成由煤、油、气、核、氢、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逐步淘汰落后煤炭产能,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另一方面要依靠科技创新,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大幅度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从《“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以及《“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来看,通过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提高油气生产能力、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强储备应急体系等措施,我国能源供给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可再生能源产业优势将不断增强。其中,水电产业优势明显,成为全球水电建设的中坚力量; 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禀赋较好、建设条件优越,风电产业链完整,有 6 家风电机组制造企业位列全球前十,光伏全产业链在全球占有 70%以上的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 2021》预计,“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 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 到 2025 年,地热能供暖、生物质供热、生物质燃料、太阳能热利用等非电利用规模达到 6 000 万吨标准煤以上。整体而言,可再生能源成为全国能源发展的主力,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 (三) 能源技术革命

  • 科技创新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应对许多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武器,也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能源技术创新在能源供给革命和能源消费革命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无论是非化石能源的快速发展,还是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都将更多依赖跨界科技创新来驱动。 2014 年以来,随着“四个革命、一个合作” 能源安全战略稳步推进,我国能源技术水平和能力同步壮大,能源技术革命实践取得积极进展,多项能源自主关键技术跃居国际领先水平,技术进步成为推动能源发展变革的重要动力。

  • “十三五”时期,我国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绿色、低碳、智慧能源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升能源科技和装备水平。在试点示范项目和工程引领、带动下,各类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形成能源创新发展的强劲态势,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具体而言,在化石能源领域,以助力构建清洁低碳、智慧高效、经济安全的能源体系为目标,立足发展阶段需要,顺应全球技术发展趋势,推进数字化升级,攻克部分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已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为保障煤炭和油气供应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非化石能源技术领域,非化石能源发电技术快速发展,装备制造产业链已经建立。截至 2021 年年底,全国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 111 720 万千瓦,同比增长 13.4%,占总发电装机容量比重约为 47%,比 2020 年提高 2.3% [4]102,历史上首次超过煤电装机比重。在非化石能源装机、发电量保持较高增速的同时,弃电量和弃电率也不断降低,实现“双升双降”。除此之外,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也逐年降低。随着低碳技术的加速研发、日趋成熟和广泛应用,能源技术正在成为引领能源产业变革、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源动力。

  • “后疫情时代” 的世界经济增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全球能源市场大幅波动仍将持续,国际能源格局正在深度调整,同时能源技术将加速变革助力疫情后全球经济绿色复苏和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正成为能源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重点集中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核能安全利用、能源互联网和大规模储能示范应用等领域; 能源技术创新进入高度活跃期,新兴能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迭代,对世界能源格局和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四) 能源体制革命

  • 在能源革命的四大领域里,能源体制革命是制度保障,对其他三个领域具有支持与制约作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 改革开放以后,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原有能源体制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形成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发展进入新时代、新阶段,原有体制中的弊端不断显现,诸如能源市场机制不成熟、能源法规体系不健全、能源市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极大地桎梏我国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为此,2017 年 7 月,我国《能源体制革命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出台。 《行动计划》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能源体制革命的战略思想,规划布局四大领域,即:构建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创新能源科学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体系; 明确提出能源体制革命的总目标,即:构建现代能源市场体系,推进国家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激发能源领域的活力、创造力,提高能源生产力,让能源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为确保总目标的实现,提出了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要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治理相结合的原则,二是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原则,三是要坚持系统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四是要坚持促进发展和保障民生相结合的原则。 [5]

  • (五) 国际能源合作

  • 随着经济全球化、产业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不断深化,能源全球化进程正在加速,参与国际能源大循环成为各主要经济体的必然选择。加之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依然严峻,人类面临着能源危机、能源安全、全球气候变暖等世界性难题,在全球各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中,能源都被放到极其重要的地位,能源的深入合作也将给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活力。从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格局来看,“西斜东倾” 特征越发明显,世界能源消费的重心正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转移。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是世界能源格局中最大利益相关者之一。因此,构建能源安全新版图、积极开展国际能源合作,是我国能源改革发展必须思考的重大战略。

  •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坚持互利共赢、平等互惠原则,全面扩大开放,积极融入世界。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能源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加强能源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畅通能源国际贸易、促进能源投资便利化,共同构建能源国际合作新格局,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稳定和共同安全。” [6] 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广泛合作和贸易等多种方式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各个国家无法回避的必然选择。随着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全球主要能源需求正在向东转移。 《世界能源展望 2013》报告指出,能源需求的重心正毫无疑问地向新兴经济体转移,亚洲将成为世界能源需求中心。就我国而言,能源赤字将进一步增加,且高度依赖进口已成为不能改变的现实。因此,构建我国能源安全新版图,积极开展国际能源合作已迫在眉睫。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善抓机遇,化解挑战,积极应对,延长战略机遇期; 通过积极开展国际能源合作,建立双边或多边能源合作机制,坚持不懈地开展能源对话与交流,实现能源供应来源多元化,助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再者,为了长期保障能源需求和能源安全,我国还应当主动实施能源外交战略,积极参与构建国际能源治理机制,充分利用国际金融与贸易市场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稳定,成为国际能源新格局中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影响者。

  • 二、 习近平能源革命重要论述的基本理念

  • 习近平能源革命重要论述中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以改革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基本理念,为全面、深入推进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针指引。

  • (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一论断科学地揭示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历史上的任何社会变革,无论是推动社会形态演进的社会革命,还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社会改革,人民群众都是作为主力军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百年来,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无论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功绩,还是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都是党领导亿万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

  • 能源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用能需求是能源发展的落脚点。在贯彻落实习近平能源革命重要论述的实践中,我们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理念,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用能、贫困人口用能为优先目标,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实现了人人有电用,全国农村地区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 把推动能源发展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实施能源扶贫工程,2019 年光伏扶贫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累计惠及约 10 万个行政村和 415 万贫困户; 加快推进能源民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提升能源普遍服务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能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 (二)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

  • 改革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作为“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之一,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源泉和方法路径。 “十四五”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能否自觉运用改革思维谋划和推进工作,关系到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惟有善于运用改革思维破解难题,才能有所突破、有所进展、有所作为。

  • 在当前的能源革命中,我们必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理念,深入推进能源体制改革,释放能源发展活力,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能; 加强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导向作用,健全能源法治体系和全行业监管体系,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法治和体制机制保障;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 注重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性,将经济的良性增长与民生福祉的改善统一起来; 协同推进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融资体系的运行效率和效益; 培育多元竞争主体,打破行业分割和行政垄断,深入推进能源行业竞争性环节的市场化改革; 建立合理透明的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能源市场价格机制的引导作用。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有效推进能源革命与绿色低碳转型。

  • (三)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人因自然而生,也靠自然而活。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与日俱增; 各类动物种群规模显著下降,物种多样性不断减少; 温室效应不断增强,多地气温突破历史最高纪录,极端天气频发; 灰霾天气、地表(地下)水污染、新化学物质污染等问题此起彼伏,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这些惨痛教训充分告诫我们,无论什么时代,只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社会才能持续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言,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7]。这一论断向我们昭示,只有在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中,人对自然的关注才是人对自身存在的关注; 只有保持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才是合理的社会; 我们要切实把自然看作人的身体的一部分,合理地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 人类对美好环境的“生态需要” 在人类需要体系中基础性地位的确立将会导致人类物质性需要的根本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一文中明确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 [8]。环境污染产生的物理根源在于化石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换已成为全球能源的发展趋向。面对日趋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所有国家应该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深化全球能源治理合作,加快推动以清洁低碳为导向的新一轮能源革命,共同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共建地球美好明天。

  • 三、 习近平能源革命重要论述中的方法论原则

  • 能源革命是一个涉及多领域、多行业的复杂系统工程,也是一个科学的转型过程,必须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分清主次、把握节奏,积极且稳妥地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的重要论述中蕴含着系统思维、底线思维、辩证思维以及矛盾论等科学的方法论,是我们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战略的根本遵循。

  • (一) “通盘谋划、协同推进”的系统论原则

  • 马克思主义系统观揭示世间万物皆以系统方式存在,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遵循系统演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系统思维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一般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强调,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系统观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也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项原则之一。

  • 坚持系统观念,关键要以系统思维聚合力,用统筹方法谋全局。能源革命是一个涉及能源生产、能源消费、能源科技、能源体制等诸多领域、诸多环节、诸多层面的复杂系统变革,如果不运用系统思维通盘考虑、整体谋划、协同推进,就会陷入顾此失彼、进退失据的境地。我们必须坚持系统性原则,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全面统筹协调各方,优化系统结构,实现全国能源“一盘棋”。

  • (二) “节能优先、能耗双控”的矛盾论原则

  • 矛盾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其中矛盾规律、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等原理不仅具有非常深厚的理论价值,而且在实践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毛泽东同志认为,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可以带动全局,其他矛盾就比较容易解决,“万千的学问家和实行家,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9]。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10]

  • 我国在能源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面临着煤炭作为一次能源主力与碳减排的矛盾以及能源利用效率偏低与节能提效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现在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煤炭仍然是我国一次能源的主力,消费量全球第一;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碳排放量的 1 / 3,也位居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我国能源消费强度高,单位 GDP 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2 倍。面对现实困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落实节能优先方针,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把节能指标纳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断健全节能法规标准,完善节能政策机制,持续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培育新动能,切实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当前,为了更加精准地节能降耗,我国正逐步推进以碳排放指标替代能耗指标。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2]51

  • (三) “先立后破、以立为先”的底线思维原则

  • “底线思维”是一种典型的后顾性思维取向,注重危机、风险、底线的界定与防范。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与实践中,底线思维要求我们对困难、挑战和风险要有充分的估计与明确的研判,做到心中有底; 为执行具体行动任务在理念、战略与举措上设定“保底” 方案,做到托底、保底、守底,进而有效远离或规避风险,从而更好地掌握战略主动权。坚持底线思维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也是认识把握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而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11]

  • 能源转型事关国计民生与经济社会发展,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切不可急于求成。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国内一些地区采取“一刀切”、运动式“降碳” 以及踩“急刹车”等激进政策,盲目压减、关停煤炭生产和煤电项目,不仅影响当地的正常生产生活,而且也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必须坚持“先立后破、以立为先”的底线思维原则,立足我国的资源禀赋,在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与能源供应的基础上,稳妥有序地推进能源转型。具体来说,“先立后破、以立为先”就是要先创造出新的,再去打破旧的; 立足我国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处理好存量和增量的关系。当下煤炭依然是我国能源的“压舱石”,在全力以赴保存量———全方位稳住煤炭开采量、煤电厂和火电发电量的基础上,优先大力发展新能源,尽最大可能用非化石能源来保证能源和发电增量。在保证国家能源安全与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上,逐渐实现新能源的替代,从而向低碳化乃至“零碳”平稳过渡。正如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所强调的:“必须把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和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摆在首要位置,不能丢了‘饭碗’ 谈转型,必须确保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12]

  • (四) “立足当下、放眼长远”的辩证思维原则

  • 能源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立足长远,统筹谋划; 立足当下,稳中求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 又要放眼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 [13]在深入推进能源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处理好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统筹好发展(增量)与减排(减量)工作,以渐进的量变推动能源转型和“双碳”工作实现质的飞跃。

  • 四、 结语

  • 面对全球范围的气候变暖、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现实难题,能源革命推动绿色清洁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是从源头上破解资源困境与环境难题的精准对策,为人类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我国将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这一战略国策既是驱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力引擎,又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关键一招; 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习近平能源革命重要论述蕴含了我国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理念、战略举措、方法路径及重要主张,不仅为我国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全球能源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 参考文献

    • [1]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 EB/OL].(2014-06-17)[2022-07-20].https://www.nea.gov.cn/2014-06/17/c_133413362.htm.

    •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 [3] 杜祥婉.对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 2030)》的解读和思考[ EB/OL].(2017-05-04)[2022-08-02].https://www.ndrc.gov.cn/xxgk/jd/jd/201705/t20170504_1182809.html?code =&state = 123.

    • [4] 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02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

    • [5] 梁昌新介绍《能源体制革命行动计划》的总目标及原则 [EB/OL].(2017-07-21)[2022-07-20].http://www.nea.gov.cn/2017-07/21/c_136461253.htm.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

    • [7]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98.

    • [8] 习近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J],求是,2022(11):3.

    • [9] 陈培永.思维的法则———毛泽东《矛盾论》如是读[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131.

    • [10] 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求是,2019(1):4.

    • [1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 年版)[ 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88.

    • [12] 章建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J].党建,2022(5):17.

    • [13] 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2-01-25)[2022-07-20].https://www.gov.cn/xinwen/2022-01/25/content _ 5670359.htm.

  • 参考文献

    • [1]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 EB/OL].(2014-06-17)[2022-07-20].https://www.nea.gov.cn/2014-06/17/c_133413362.htm.

    •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 [3] 杜祥婉.对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 2030)》的解读和思考[ EB/OL].(2017-05-04)[2022-08-02].https://www.ndrc.gov.cn/xxgk/jd/jd/201705/t20170504_1182809.html?code =&state = 123.

    • [4] 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02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

    • [5] 梁昌新介绍《能源体制革命行动计划》的总目标及原则 [EB/OL].(2017-07-21)[2022-07-20].http://www.nea.gov.cn/2017-07/21/c_136461253.htm.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

    • [7]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98.

    • [8] 习近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J],求是,2022(11):3.

    • [9] 陈培永.思维的法则———毛泽东《矛盾论》如是读[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131.

    • [10] 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求是,2019(1):4.

    • [1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 年版)[ 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88.

    • [12] 章建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J].党建,2022(5):17.

    • [13] 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2-01-25)[2022-07-20].https://www.gov.cn/xinwen/2022-01/25/content _ 56703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