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字段 检索词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Vol. 33 Issue (4): 7-14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17.04.0002
0

引用本文 [复制中英文]

李治国, 齐素素, 韩程. 成品油现行定价机制与成品油市场平衡关联研究[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3(4): 7-14. DOI: 10.13216/j.cnki.upcjess.2017.04.0002.
[复制中文]
LI Zhiguo, QI Susu, HAN Cheng.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isting Pricing Mechanism and the Market Equilibrium of Refined Oil[J].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dition of Social Science), 2017, 33(4): 7-14. DOI: 10.13216/j.cnki.upcjess.2017.04.0002.
[复制英文]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5CX05005B);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J16WE07);山东省社科联人文社会科学课题(16-ZZ-JJ-14);山东省统计科研课题(KT16110)

作者简介

李治国(1977—),男,山东潍坊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石油经济与发展规划、区域经济与科技创新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7-06-03
成品油现行定价机制与成品油市场平衡关联研究
李治国, 齐素素, 韩程     
中国石油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80
摘要: 石油作为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能源, 与国民经济和能源安全密切相关。尤其近两年国际石油价格剧烈波动, 研究成品油价格机制与市场平衡对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古诺模型对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与成品油市场平衡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 发现在当前寡头垄断的市场环境下, 2016年1月定价机制调整中设置的每桶130美元和40美元的上下限是比较合理的, 有利于促进成品油市场平衡。在此基础上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成品油市场均衡评价体系, 对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前后成品油市场的变化进行动态分析表明, 中国目前的寡头垄断环境是不合理的, 唯有打破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才能实现成品油市场有效率均衡。中国应建立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加快推进石油期货上市、深化改革, 以实现成品油完全市场化定价。
关键词: 成品油定价机制    寡头垄断    灰色关联分析法    市场平衡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isting Pricing Mechanism and the Market Equilibrium of Refined Oil
LI Zhiguo, QI Susu, HAN Che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Shandong 266580, Chin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non-renewable energy, oil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energy security. Given the fluctu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oil price in the last two years, the study of the pricing mechanism and the market equilibrium of refined oil isvery significant for the smooth running of national economy.The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isting pricing mechanism and the market equilibrium of refined oilbased on Cournot model shows that under the oligopoly condition, the adjustment of the pricing mechanism with $130 per barrel as the upper limit and $40 per barrel as the lower limit is reasonable and conducive to the promotion of balanced oil market.On this basis, a balanced evaluation system of refined oil market is built using 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refined oil market before and after the adjustment of the refined oil pricing mechanism is analyzed. It concludes that China's current monopoly environment is not suitable and that only to break the monopoly and introduce the market competition mechanism can the effective equilibrium of the refined oil market be achieved. According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of establishing reasonable market competition mechanism, accelerating the listing of oil futures, and deepening the reform to achieve the market price of refined oil.
Key words: refined oil pricing mechanism    oligopoly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market equilibrium    
一、前言

1998年以来, 国内原油、成品油的价格管理体制开始进行改革, 向完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方向迈进。虽然近二十年来中国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频繁做出调整, 但依然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油价飞涨甚至“油荒”的现象依然存在, 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依旧不够完善。目前国内市场成品油的批发价格已经基本为市场化价格, 但是在零售环节还没有实现完全市场化定价。[1]鉴于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局势持续动荡, 现行价格机制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问题, 2016年1月13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再次发布了《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 决定进一步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 以推进成品油价格市场化。因此笔者认为,对本次定价机制调整与国内成品油市场平衡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 对稳定成品油市场、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成品油价格是根据成品油市场的供需情况来决定的, 因此国外学者并没有把太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成品油的定价机制上, 而是更倾向于研究原油成本对成品油价格的影响, 且多数研究成果表明成品油与原油价格之间存在非对称性的关系。R.Bacon利用英国1982—1989年的双周数据研究发现,原油价格上升时成品油零售价格调整的速度比原油价格下跌时成品油零售价格调整的速度快得多。这种成品油价格对原油价格上升的反应明显快于下跌的非对称性现象被其描述为“火箭与羽毛”。[2]Severin Borenstein测试并确认了上述结论, 提出不对称的来源可能是生产或库存调整的滞后和一些卖方的市场力量。[3]Li-Hsueh Chen等采用协整检验方法分析汽油价格的非对称调整, 发现非对称性不但存在于短期和长期调整之中, 也存在于现货和期货市场; 此外, 在零售汽油价格调整中所观察到的不对称主要发生在涉及汽油分布的下游阶段, 而不是在炼油厂和原油市场之间的上游阶段, 这为Severin Borenstein的研究结果提供了新的支持依据。[4]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国内现行定价机制的不足及对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完善提出政策建议等方面。焦建玲等对中国石油价格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5]陈智文基于目标区理论对中国成品油定价进行定量分析, 其设计的动态管理机制将为政府引导市场提供参考。[6]纪瑶等对中国成品油市场化定价的改革措施作了系统分析。[7]董秀成在总结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进程和成效的基础上指出, 成品油价格完全市场化是中国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的大趋势。[8]

关于成品油市场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Nakov A.和Nuño G.以全球市场为基础设计了一般均衡模型, 通过该模型分析得出石油价格、石油生产和消费是由石油进出口商共同确定的优化决策的结果。[9]Tong B.等对原油市场和成品油市场之间的上下尾随机关系的不对称性和危机(泡沫)传播的不对称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下尾部和上尾部的依赖性都是积极的,表明原油和成品油市场往往一起移动,且原油和成品油回报之间的危机(泡沫)传播的不对称性非常弱。[10]梁保、朱正亮等提出了加强中国石油成品油市场管理的主张[11-12]。曾冬梅对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的营销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 并提出了市场营销对策。[13]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 在成品油价格方面, 国外学者主要研究原油成本对成品油价格的非对称影响, 国内学者则主要分析国内定价机制的不足并提出完善建议等; 在成品油市场方面,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都比较少, 对成品油定价机制与成品油市场平衡之间关联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

基于当前研究领域存在的不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 基于中国成品油市场寡头垄断的现状, 以中石油、中石化为例, 利用古诺模型对2016年1月定价机制调整的内容对成品油市场均衡的影响进行分析; 第二, 在寡头垄断背景下,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成品油市场均衡评价体系, 对2016年1月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前后对成品油市场均衡的影响进行动态分析; 第三, 针对研究结果, 提出建立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加快推进石油期货上市、深化改革以实现成品油完全市场化定价等建议。

二、基于古诺模型对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与成品油市场平衡的关联分析

花旗银行2015年表示, 如果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合并, 二者将占据中国上游油气生产产业份额的77%、冶炼产品份额的79%、石油零售市场的90%。可见, 中石油和中石化二者始终占据中国成品油市场的绝对垄断地位, 这种双寡头垄断格局中海油目前是无法撼动的。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炼制工艺大体相同, 二者生产的产品相差不大,改组十几年来两大公司的业务在各领域、各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合, 对市场需求有足够的掌控。另外, 两大集团之间关系微妙, 在合作中竞争, 在对立中发展, 在成品油销售市场上相互博弈, 以维护双方的寡头垄断地位作为最大的战略目标。同时, 中石油、中石化长期垄断成品油销售市场, 为阻断国外石油巨头挤入中国市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中国目前成品油市场的双寡头垄断特征, 本文将用“古诺模型”来分析2016年1月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内容对中国成品油市场均衡的影响。

(一) 古诺模型与纳什均衡

古诺模型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古诺(1838)提出, 用来分析双寡头垄断市场的厂商行为。最初该模型假设:寡头垄断市场中只有两个生产厂商, 二者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 且它们的边际成本为零; 两个厂商共同面临线性的市场需求曲线, 都准确掌握市场的需求情况; 对方产量是已知的, 两个厂商在此基础上确定能够给自身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 也就是说, 每个厂商都是消极地用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的产量。[14]

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指在一个策略组合中, 当任何其他人都不改变策略时, 那么没有人会改变自己的策略, 使得同一时间每个参与人的策略都是对其他人策略的最优反应。[15]古诺模型的均衡产量就是参与各方都不会改变自己策略的最优解, 这恰恰符合纳什均衡的定义。所以, 事实上古诺模型的分析过程也就是纳什均衡的实现过程。

(二) 模型分析

基于中国成品油市场双寡头垄断的格局十分适用于古诺模型的假设条件, 下面以中石油、中石化为例, 通过古诺模型分析中国最新成品油定价机制中设置的成品油价格调控上下限对成品油市场平衡的影响。

假设中石油、中石化分别为企业1、企业2;q1q2分别为企业1、企业2生产的成品油产量, 市场中成品油的总供给Q=q1+q2, 将企业生产总成本ci(qi)和成品油市场出清价格P(Q)设定为一般线性表达式。设企业i的生产成本为ci, 总成本为ci(qi)=ciqi+di。其中di为企业固定生产成本,ci为边际成本。令P(Q)=a-bQ, 表示市场出清时的价格,当Q→0时, P(Q)→a, 所以可以把a当作稀缺商品的最高价格,0<b<1, 当Q越大时, P(Q)就越小。因为在一般情况下, 商品的产量越大, 市场上的供给就越多, 商品的价格就越低, 这符合市场规律。并且认为ca, 且a-c1远远大于c1-c2(令c1>c2), 即稀缺商品的最高价格与企业1的边际成本之差远远大于企业1、企业2的边际成本之差, 因为两家企业边际成本的差额不会太大, 否则其中一家企业就会因为成本太高而在竞争中被淘汰。[16]

根据古诺模型的假设, 两家企业同时进行产量决策。该博弈可以表述为:(1)企业1、企业2是博弈的双方; (2)任意一家企业可以选择的策略是其产品的产量Si=(0, ∞); (3)根据每一个有可能出现的参与策略组合, 得出每个企业的利润为:

$ {{\pi }_{1}}({{q}_{1}})=P{{q}_{1}}-{{c}_{1}}{{q}_{1}}-{{d}_{1}}={{q}_{1}}[a-b({{q}_{1}}+{{q}_{2}})-{{c}_{1}}]-{{d}_{1}} $ (1)
$ {{\pi }_{2}}({{q}_{2}})=P{{q}_{2}}-{{c}_{2}}{{q}_{2}}-{{d}_{2}}={{q}_{2}}[a-b({{q}_{1}}+{{q}_{2}})-{{c}_{2}}]-{{d}_{2}} $ (2)

如果(q1*, q2*)为纳什均衡, 那么对于每一个i, qi*(i=1, 2)应该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问题的解:

$ \begin{align} & \text{max}{{\pi }_{i}}({{q}_{i}}, {{q}_{j}}^{*})=\text{max }\!\!\{\!\!\text{ }{{q}_{i}}[a-b({{q}_{i}}+{{q}_{j}}^{*})-{{c}_{i}}]-{{d}_{i}}\text{ }\!\!\}\!\!\text{ , } \\ & 0<{{q}_{i}}<\infty \\ \end{align} $ (3)

由于πi(qi, qj*)函数是严格的凹函数, 因此该最大化问题的一阶条件不仅是充分条件, 也是必要条件。所以企业应该选择的产量为:

$ {{q}_{1}}^{*}=\frac{(a-b{{q}_{2}}^{*}-{{c}_{1}})}{2b} $ (4)
$ {{q}_{2}}^{*}=\frac{(a-b{{q}_{1}}^{*}-{{c}_{2}})}{2b} $ (5)

解方程组得:

$ {{q}_{1}}^{*}=\frac{(a+{{c}_{2}}-2{{c}_{1}})}{3b} $ (6)
$ {{q}_{2}}^{*}=\frac{(a+{{c}_{1}}-2{{c}_{2}})}{3b} $ (7)

即为双寡头垄断的纳什均衡。而此时的均衡价格为:

$ {{P}^{*}}=\frac{(a-{{c}_{1}}-{{c}_{2}})}{3} $ (8)

(1) 如果国家对成品油制定的零售指导价格P恰好等于上述成品油市场的均衡价格P*, 那么成品油市场正好处于均衡状态, 说明指导价格合理。此时, 在国际原油市场价格保持平稳的情况下, 国内市场原油价格和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将基本一致。假如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的炼油成本基本相同, 即c1=c2, 那么两大集团的产量均为$q=\frac{a-c}{3b}$

(2) 如果国家指导零售价格PP*, 那么在供给能力有限的情况之下, 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单独满足成品油市场的需求, 且此时任何一个厂家也不会再次降价, 因此该情况也不符合伯川德竞争模型。虽然国家不允许明确提价, 但在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中, 成品油批发价格已经基本市场化, 因此企业可以提高批发环节的价格, 甚至使批发价和零售价趋于一致, 或者采取其他渠道高价出售油品, 以获取高额利润。若两大集团均有此想法, 那么上述古诺模型的均衡产量仍然有效, 但市场上会出现“批零一价”的油价倒挂现象。[17]

因此, 国家制定的指导价格不宜过低, 否则将不利于成品油市场的平稳运行。合理的零售价格给两大集团适当的利润, 能保证国内成品油的正常供给, 使成品油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正常运转, 有利于成品油市场的均衡。于是新版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中出现了每桶40美元的调控下限, 该下限是综合考虑了国内原油开采的成本、国际原油市场价格长期走势和中国的能源政策等因素确定的。再加上国际主要石油企业的平均产油成本在每桶40美元左右, 产油成本是决定国际油价长期走势的主要原因, 所以40美元的调控下限是相对合理的, 有利于保障成品油市场的平衡。

(3) 如果国家指导价格P>P*, 则成品油市场相当于完全放开给双寡头垄断企业, 这样就给了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合谋”的机会。所谓的成品油价格“合谋”是指成品油企业之间为了防止在竞争中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而互相勾结的行为。目前, 世界各国的反垄断法中对明确的合谋行为是明令禁止的, 因此非公开的默契合谋现在成为企业间互相勾结的主要方式。[18]

因此, 国家制定的指导价格不宜过高, 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两大集团合谋, 防止他们之间以默许的规则控制成品油价格、产量和销售地区等来牟取超额利润, 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现行定价机制中每桶130美元为调控上限, 4年来机制运行平稳, 效果显著。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能够灵敏反映国际市场油价的变化, 同时保证国内成品油市场的正常供应和有序竞争, 有利于保障成品油市场的平衡。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在当前寡头垄断的市场环境下, 2016年1月定价机制调整中设置的每桶130美元和40美元的上下限是比较合理的, 能有效避免两大集团因恶性竞争或者默契合谋对社会公众利益造成的巨大损害, 保证国内成品油市场的正常供应, 有利于促进成品油市场的平衡。当成品油市场政府指导价格水平等于古诺均衡的价格水平时, 国内成品油市场恰好处于均衡状态。

三、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成品油市场均衡评价

本文利用“古诺模型”分析在当前寡头垄断的市场环境下, 2016年1月定价机制调整的内容对成品油市场均衡的影响, 认为定价机制调整中设置的每桶130美元和40美元的上下限是比较合理的。但是中国当前寡头垄断的市场环境是否合理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进一步就定价机制调整前后对成品油市场均衡的影响进行一个动态评价, 分析成品油市场是否发生明显变化、趋于更加均衡的状态。如果定价机制调整前后中国成品油市场趋于更加均衡的状态, 与古诺模型分析结果一致, 说明当前寡头垄断的背景是合理的; 如果定价机制调整前后中国成品油市场均衡没有发生变化或更加混乱, 那么与古诺模型分析结果相背离, 说明中国当前寡头垄断的市场环境是不合理的。谭学瑞等最早研究了灰色系统理论,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灰色关联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就是用灰色关联度的排列顺序来描述某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数值关系的大小, 或者说关联程度强弱的一种动态分析方法。[19]本文拟用灰色关联分析法, 在寡头垄断条件下, 将成品油市场看作一个灰色系统, 对2016年1月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前后对成品油市场均衡的影响进行动态分析。

(一) 指标体系构建

在灰色关联分析法中, 通常需要确定一个参考序列来反映系统的行为特征, 确定一个比较序列来描述影响系统行为的因素。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分别记为:

$ {{X}_{0}}=\text{ }\!\!\{\!\!\text{ }{{X}_{0}}\left( t \right), t=1, 2, 3, \ldots , m\text{ }\!\!\}\!\!\text{ } $ (9)
$ {{X}_{i}}=\text{ }\!\!\{\!\!\text{ }{{X}_{i}}\left( t \right), t=1, 2, 3, \ldots , m\text{ }\!\!\}\!\!\text{ }, i=1, 2, 3, \ldots , n $ (10)

本文结合中国成品油市场运行的具体情况, 构建符合成品油市场特点的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目标层, 即中国成品油市场均衡; 第二个层次为准则层, 分别从市场供给、市场需求、消费状况和进出口贸易4个方面进行评价; 第三层指标层是对第二层的具体展开, 共有9个指标, 这些指标均设定为比较序列, 本文选择的参考序列X0为97号汽油的价格。具体的评价体系如表 1所示。

表 1 中国成品油市场均衡评价指标体系

(1) 成品油生产量是反映成品油市场供应情况最重要的指标, 成品油包括汽油、柴油、煤油及其他符合中国产品质量标准的、具有同样用途的生物柴油和乙醇汽油等替代燃料, 但其他替代燃料的比重极小, 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本文选取的成品油生产量仅包括汽油、柴油和煤油的产量。由于中国目前对成品油生产量的统计方法和结果存在一定缺陷, 为了全面反映成品油市场供应情况, 本文除成品油生产量外, 还选取了原油生产量和加工量作为反映成品油市场供应情况的指标。上述三种数据全部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成品油运行简况。

(2) 凡是装内燃机的交通工具基本都以燃油为动力, 如摩托车、汽车、轮船、快艇、飞机等, 有的火车也是, 因此市场上对成品油的需求很大。考虑数据统计的准确性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 本文只选择对成品油需求占较大比重的乘用车消费量和民航客运量来代表反映成品油市场需求的指标, 数据分别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民用航空局。

(3) 在反映成品油市场消费状况的指标中除最直观的成品油消费量外,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表现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 也可以纳入反映消费状况指标的范围内。因此本文选取成品油消费量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反映成品油消费状况的指标。由于其他替代燃料所占比重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成品油消费量仅指汽油、煤油和柴油的市场消费量, 数据分别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成品油运行简况和国家统计局。

(4) 成品油进出口贸易量反映中国进口和出口成品油的水平, 本文选取的成品油进、出口量指标包括海内外炼油厂交易以及中国与外国飞机、轮船在国外与国内加油量情况, 数据来自海关信息网。

(二) 成品油市场均衡评价

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由于现行定价机制于2016年1月13日进行调整, 距今时间较短, 故本文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共12个月的月度数据, 来描述成品油市场均衡的发展状态。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海关信息网等官方网站的资料, 具体数据见表 2

表 2 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成品油市场均衡评价指标构成

2.无量纲化处理

在成品油市场均衡评价指标体系中, 各指标的含义、计量单位等大不相同, 即各数据的量纲不同, 因而无法对各指标进行比较或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在灰色关联分析法中, 为了使各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 需要对已有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无量纲化处理方法有多种, 本文采用初值化的方法使各数据具有统一的量纲, 计算公式如下:

$ {X_0} = \left\{ {\frac{{{X_0}(t)}}{{{X_0}(1)}},t = 1,2,3, \cdots ,m} \right\} $ (11)
$ {X_i} = \left\{ {\frac{{{X_i}(t)}}{{{X_i}(1)}},t = 1,2,3, \cdots ,m} \right\},i = 1,2,3, \cdots ,n $ (12)

具体的处理结果如表 3所示。

表 3 各序列无量纲化处理

3.计算灰色关联系数

灰色关联度系数, 实际上是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几何曲线的接近程度。两者曲线的形状越相近, 或者几何距离越接近, 则二者的关联程度越大; 反之, 则表示关联程度越小。因此, 通常用曲线之间差值的大小来衡量关联度的高低。关联系数ξi的计算公式为:

$ {{\xi }_{i}}\left( j \right)=\frac{\text{mi}{{\text{n}}_{i}}\text{mi}{{\text{n}}_{j}}\left| {{X}_{0}}\left( j \right)-{{X}_{i}}\left( j \right) \right|+\rho \text{ma}{{\text{x}}_{i}}\text{ma}{{\text{x}}_{j}}\left| {{X}_{0}}\left( j \right)-{{X}_{i}}\left( j \right) \right|}{\left| {{X}_{0}}\left( j \right)-{{X}_{i}}\left( j \right) \right|+\rho \text{ma}{{\text{x}}_{i}}\text{ma}{{\text{x}}_{j}}\left| {{X}_{0}}\left( j \right)-{{X}_{i}}\left( j \right) \right|} $ (13)

式中,ρ为分辨系数, 且0<ρ<1, 通常ρ取值为0.5;|X0(j)-Xi(j)|为比较序列曲线和参考序列曲线上每一点的绝对差值, miniminj|X0(j)-Xi(j)|表示二者绝对差的最小值, miniminj|X0(j)-Xi(j)|表示二者绝对差的最大值。根据式(13)求得灰色关联系数, 如表 4所示。

表 4 各序列灰色关联系数

为了更方便地表现成品油价格与成品油市场均衡各指标的灰色关联系数, 本文绘制出各序列关联系数的折线图, 见图 1。由图 1可以看出, 成品油价格与成品油市场均衡各指标之间有较高的关联度, 但关联系数仍存在较大波动, 不便于比较分析, 因此需要进一步计算各序列的关联度。

图 1 成品油市场均衡各指标关联系数折线

4.计算关联度并排序

灰色关联度系数指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几何曲线的接近程度, 曲线上的点反映指标各个时刻的值, 因此用关联系数不方便进行各序列整体关联度的比较, 不妨求出每一序列关联系数各时刻的平均值即关联度, 用以反映比较序列和参考序列之间的关联程度。灰色关联度的数值越大, 成品油价格与成品油市场均衡的关联程度越高。关联度ri的计算公式为:

$ {{r}_{i}}=\frac{1}{m}\sum\limits_{j=1}^{m}{{{\xi }_{i}}\left( j \right), i=1, 2, 3, \ldots , n} $ (14)

利用式(14)计算得到的成品油价格与成品油市场均衡各指标的关联度分别为:r1=0.891 5, r2=0.795 4, r3=0.794 2, r4=0.698 3, r5=0.740 3, r6=0.851 2, r7=0.807 9, r8=0.732 7, r9=0.527 0。按照上述灰色关联度的数值进行排序得到:r1> r6> r7>r2>r3> r5> r8>r4>r9

(三) 评价结果分析

(1)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成品油价格与成品油市场均衡各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总体来说还是很高的, 大多集中在0.8左右。其中, 排在第一位的是原油生产量(X1), 成品油消费量(X6)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7)紧随其后, 可见成品油价格与成品油市场消费状况之间的关联度很高, 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人们消费水平的变动。原油加工量(X2)和成品油生产量(X3)分别排在第四、五位, 说明成品油价格与成品油供给之间存在较高的关联度, 供给量的稳定是价格水平稳定的有力保障。民航客运量(X5)、乘用车市场销量(X4)、成品油进口量(X8)和成品油出口量(X9)排名在最后四位, 其中市场需求指标关联度要高于进出口贸易指标的关联度, 这表明进出口贸易量与成品油价格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最弱。

(2) 由图 1可以看出, 2016年1月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对成品油市场均衡各指标的影响不大, 定价机制改革前后各指标的关联系数并未出现较大变动, 与古诺模型分析结果相背离, 说明中国目前的寡头垄断局面是不合理的, 不利于行业内正常合理的竞争, 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不利于成品油市场实现有效率的均衡。因此, 中国需要进一步推进成品油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 打破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以实现成品油市场的有效率的均衡。

(3) 由图 1还可以看出, 成品油价格与成品油市场均衡各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呈不断下降趋势, 至2016年才开始趋于稳定, 这与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的走势大致相同, 可见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给中国成品油市场带来一定冲击。因此, 中国应该完善成品油市场避险机制, 加快启动原油期货市场、促进原油期货上市, 以期在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时减轻或者规避对国内石油市场的冲击。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本文利用古诺模型分析中国现行定价机制调整对成品油市场平衡的影响, 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进行动态评价, 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 在当前寡头垄断的市场环境下, 2016年1月定价机制调整中设置的每桶130美元和40美元的上下限是比较合理的, 能有效避免两大集团因恶性竞争或者默契合谋对社会公众利益造成的巨大损害, 保证国内成品油市场的正常供应, 有利于促进成品油市场平衡。当成品油市场政府指导价格水平等于古诺均衡的价格水平时, 国内成品油市场恰好处于均衡状态。

第二, 在寡头垄断条件下, 2016年1月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前后, 成品油市场均衡各指标的关联系数并未出现较大变动, 与古诺模型分析结果相背离, 可见中国目前的寡头垄断局面是不合理的, 不利于行业内正常合理的竞争, 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不利于成品油市场实现有效率的均衡。因此中国应打破垄断, 引入成品油市场竞争机制, 以实现成品油市场的有效率的均衡。

第三, 成品油价格与成品油市场均衡各指标之间关联程度的变化趋势, 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走势大致相同, 可见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波动, 会对中国成品油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

(二) 建议

中国当前成品油定价机制仍由政府主导, 成品油市场垄断现象突出, 因此基于上述研究结果, 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

针对中国石油行业的寡头垄断局面, 中国的当务之急是打破垄断格局, 政企分开, 逐步收回“三桶油”等大型国企拥有的垄断资源和市场特权, 取消对民营企业的诸多限制, 打破行政垄断, 取消市场分割, 引入成品油市场竞争机制, 逐步实现成品油市场有效率的均衡。[20]首先, 国家要以法规制度和政策导向作为前提, 对成品油定价过程进行严格监督, 使其符合市场供求关系; 其次, 政府要摆脱主导定价的惯性思维, 利用市场这一杠杆工具, 促进成品油价格市场的规范; 再次, 放开成品油市场准入限制, 在依靠国有企业正常供给的同时, 逐渐建立并扩大民营企业的规模, 使二者公平竞争, 在竞争中形成价格。另外, 还要注重市场多主体的组织培养工作, 重点扶持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 给予非国有企业一定的定价权和决策权, 给市场多元化注入活力。

2.加快推进石油期货上市

针对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波动给中国成品油市场造成的冲击, 中国应加快推进石油期货上市, 以期规避和转嫁石油风险。石油期货市场的建立有利于国内成品油的科学定价, 为现货市场定价提供客观依据, 有效地规避和转嫁国际石油市场油价波动带来的风险, 为石油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其是国内石油价格逐步转化为亚洲石油市场价格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证监会在2014年底已经批准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开展原油期货交易, 中国可以借助该期货交易平台展开公开竞价, 形成由供需决定价格的市场化交易模式。

3.深化改革以实现成品油完全市场化定价

对于成品油价格机制, 政府应进一步转变管理方式, 加快制定一部系统调整国内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运输、储备、炼化、销售以及相关设施保护的法规条例, 采取法律监督和经济政策等手段对成品油价格进行管理。政府要淡化成品油价格机制中的行政色彩, 由行政手段调节转变为税收调节, 建立科学灵活的税费调节机制, 在价格过低时多收税, 价格过高时少收税, 通过税收调节间接把成品油价格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 保障成品油市场的平稳运行。在当前国际油价低迷的形势下, 中国应强化市场竞争机制, 逐步实现成品油的市场化定价。在短期内, 可以选择成品油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一些城市作为试点区域, 尝试改革, 在积累一定成功经验之后, 选取恰当时机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成品油的完全市场化定价。[21]

参考文献
[1]
刘春乐. 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渐行渐远[J]. 石油知识, 2015(4): 38-41. DOI:10.3969/j.issn.1003-4609.2015.04.017
[2]
Bacon R. Rockets and Feathers: the Asymmetric Speed of Adjustment of UK Retail Gasoline Prices to Cost Changes[J]. Energy Economics, 1991(13): 211-218.
[3]
Severin Borenstein A, Colin Cameron, Richard Gilbert. Do Gasoline Prices Respond Asymmetrically to Crude Oil Price Changes?[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7(112): 305-39.
[4]
Li-Hsueh Chen, Miles Finney, Kon S Lai. A Threshold Cointegration Analysis of Asymmetric Price Transmission From Crude Oil to Gasoline Prices[J]. Economics Letters, 2005(89): 233-239.
[5]
焦建玲, 余炜彬, 范英, 等. 关于我国石油价格体系的若干思考[J]. 管理评论, 2004(3): 3-7.
[6]
陈智文. 中国转轨期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研究——基于目标区理论的一个动态架构[J]. 当代财经, 2006(9): 11-16. DOI:10.3969/j.issn.1005-0892.2006.09.002
[7]
纪瑶, 高新伟.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研究综述与展望[J]. 经济体制改革, 2014(6): 139-143.
[8]
董秀成. 我国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大趋势[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4(5): 9-11.
[9]
Nakov A, Nuño G. A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of the Oil Market[J].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2011(1): 3-36.
[10]
Tong B, Wu C, Zhou C. Modeling the Co-movements Between Crude Oil and Refined Petroleum Markets[J]. Energy Economics, 2013, 40(2): 882-897.
[11]
梁保. 必须加强石油成品油市场的管理[J]. 桂海论丛, 1994(3): 15-17.
[12]
朱正亮, 张寿林. 加强石油成品油市场管理的设想[J]. 石油商技, 1994(1): 49-51.
[13]
曾冬梅. 当下石油成品油零售市场营销现状及应对策略[J]. 中国市场, 2014(17): 72-73. DOI:10.3969/j.issn.1005-6432.2014.17.030
[14]
张明善, 唐小我. 多个生产商下的动态古诺模型分析[J]. 管理科学学报, 2002(5): 85-90. DOI:10.3321/j.issn:1007-9807.2002.05.013
[15]
曲吉光, 徐东风, 姜春. 纳什均衡:民营企业从国有商业银行取得贷款难的经济学解释[J]. 金融研究, 2005(1): 154-163.
[16]
刘新红, 赵明清. 广义古诺模型的一种求解方法[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1): 50-53. DOI:10.3969/j.issn.1672-3767.2003.01.015
[17]
李永波. 基于古诺模型的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与市场均衡[J]. 商业研究, 2010(1): 198-200. DOI:10.3969/j.issn.1001-148X.2010.01.051
[18]
李治国. 论成品油定价机制中的有限规制:基于合谋的视角[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5): 5-10. DOI:10.3969/j.issn.1008-5645.2012.05.001
[19]
谭学瑞, 邓聚龙. 灰色关联分析:多因素统计分析新方法[J]. 统计研究, 1995(3): 46-48.
[20]
李治国, 郭景刚, 周德田. 中国石油产业行政垄断及其绩效的实证研究[J]. 当代财经, 2012(6): 89-101.
[21]
董秀成. 新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及其背后考量[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6(2): 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