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字段 检索词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Vol. 34 Issue (2): 88-92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18.02.0015
0

引用本文 [复制中英文]

吕冠南. 宋诗校补随札[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4(2): 88-92. DOI: 10.13216/j.cnki.upcjess.2018.02.0015.
[复制中文]
LÜ Guannan. Reading Notes on Poems of Song Dynasty[J].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dition of Social Science), 2018, 34(2): 88-92. DOI: 10.13216/j.cnki.upcjess.2018.02.0015.
[复制英文]

作者简介

吕冠南(1989—), 男, 山东烟台人, 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7-02-16
宋诗校补随札
吕冠南     
山东大学 文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
摘要: 《全宋诗》是宋代诗歌文献的集大成之作, 殊便于学者研究之用。但有些方面, 仍有进一步校订与补充的空间。地方志是著录宋诗的大宗, 通过地方志与《全宋诗》的对勘, 可以对《全宋诗》的相关内容进行订补。这主要包括校补异文、补充缺字、补足全诗、失收作者及诗作补遗、作者考订五个方面。
关键词: 《全宋诗》    异文    逸句    补遗    辑佚    
Reading Notes on Poems of Song Dynasty
LÜ Guannan     
School of Literature,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China
Abstract: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Poems of Song Dynasty contains nearly all the poems in Song Dynasty and has great value in studying the Song poem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aspects worth studying in a deeper stage, such as adding the different words, replenishing the lost words, making the poem complete, adding the lost authors and their poems, making the information of the authors more particular, all of which can be achieved by local chronicles.
Key words: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Poems of Song Dynasty    different words    incomplete phases    replenishing    recollect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的72册《全宋诗》将宋代诗歌冣为一集, 为研究宋诗的学者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断代文学总集编纂难度极大, 很难做到尽善尽美, 《全宋诗》也不例外, 这为进一步校订和补充宋诗文献提供了空间。现就日常读书所得, 以方志文献为主, 对《全宋诗》的相关内容进行校补, 主要涉及校补异文、补充缺字、补足全诗、失收作者诗作补遗、作者考订五个方面, 凡二十则。

一、校补异文四例

《全宋诗》对于诗歌的著录, 凡有异文, 大多在句中出校勘记, 标明某字某句在别本中作何字何句, 这对于保留宋诗异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由于载录宋诗的文献浩如烟海, 有些稀见文献所著录的异文常被遗漏, 致使《全宋诗》出现失校异文的情况。兹举四例以说明:

1. 张咏《途中》

人情到底重官(《晁氏客语》作“儿童不惯锦衣”)荣, 见我东(《侯鲭录》卷八作“西”)归夹路迎。不免旧溪(《渑水燕谈录》作“应被华山”)高士笑, 天真丧尽得浮名。

按:此诗见《全宋诗》卷五一[1]546, 引录出处为《续古逸丛书》影印宋本《乖崖先生文集》。《全宋诗》还借助《晁氏客语》《侯鲭录》和《渑水燕谈录》, 对该诗的三处异文进行了著录, 颇为严谨。今考清人姚远翿《华岳志》卷十二录此诗[2], 有四条异文为《全宋诗》所失校。分别是(1)诗题“途中”作“自成都召还华山寄陈希夷”; (2)“人情”作“世人”; (3)“夹路”作“夹道”; (4)“浮名”作“虚名”。

2. 黄廉《石潭院次蟾禅师韵》

一钵谁知去住空, 前朝遗事寄禅宫。孤吟盘礡数行墨, 古韵萧条四壁风。游客落帆频上下, 荒亭疏树几青红。有人会得诗中趣, 日月由来亦转蓬。

按:此诗见《全宋诗》卷七二六[1]8411, 引录出处为曾燠《江西诗徵》卷八。今考清人陈昌言《乾隆宁州志》卷八亦录此诗[3], 然有异文:“古韵萧条”作“古韵凄凉”, “疏树”作“疏木”, “由来”作“游来”。此三处异文均为《全宋诗》所失校。

3. 米芾《题多景楼》

华胥兜率梦曾游, 天下江山第一楼。冉冉明廷万灵入, 迢迢溟海六鳌愁。指分坱圠方舆露, 顶矗昭回列纬浮。衲子来时多泛钵, 汉星归未觉经牛。云移怒翼搏千里, 气霁刚风御九秋。康乐平生追壮观, 未知席上极沧洲。

按:此诗见《全宋诗》卷一〇七八[1]12285, 引录出处为朱仲岳《米芾墨迹大观》, 盖据米芾的书法名作《多景楼诗帖》迻录释文, 该帖现藏上海博物馆, 真迹历历可考, 故《全宋诗》并未著录此诗异文。今考清人吕耀斗等纂《光绪丹徒县志》卷四十九亦录有米芾此诗[4], 但与《全宋诗》的文本差别甚大, 今抄录于下, 以补该诗之异文:

华严兜率梵天游, 天下江山第一楼。坐想明廷万灵接, 莫谈仙峤六鳌愁。版开猛气吞狂象, 石记雄心触不周。谢客平生追壮观, 岂知席上极沧洲。

这两个版本除了明显的用词不同,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差异, 即《多景楼诗帖》是七言排律, 而《丹徒县志》并无《全宋诗》“衲子来时”以下四句, 遂成一首普通的七言律诗。可见米芾咏多景楼这首作品, 在墨迹本之外还另存一个文本系统, 可惜《丹徒县志》并未交待文献来源, 暂时无从探知这一版本的详情。

4. 宋孝宗《题金山》

屹然天(原校:一作“山”)立枕中流, 弹压东南二百州。狂虏来临须破胆, 何劳平地战貔貅。

按:此诗见《全宋诗》卷二三三七[1]26864, 引录出处为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上, 仅保留了一条异文。今考清人杨棨《京口山水志》卷二“金山”条亦录孝宗此诗[5], 与《全宋诗》颇多差别:

崒然天立镇中流, 雄跨东南二百州。武士每登须破胆, 毋劳平地战貔貅。

二十八字中, 有九字存在异文。此外, 明抄本陶宗仪《说郛》卷九十七《金山志》引此诗前二句, “天立”作“天柱”[6], 这是有别于《庚溪诗话》和《京口山水志》的异文, 《全宋诗》亦未出校。

二、补充缺字五例

《全宋诗》辑录宋代诗作时广泛参考了多类文献, 有些文献著录诗文时存在缺字, 《全宋诗》据以录入, 往往用“□”代指缺字。这些存在缺字的作品, 有些仅见于一种文献中, 造成了缺字难以还原的情况。但也有些作品亦见于其他版本或文献, 可据以补齐残字。兹举五例以说明:

1. 陈尧咨《草堂寺诗》

□□□迹□禅关, □殿清虚桧影间。客□□临来此境, 僧□兴废指前山。醉闻溪溜吟怀□, 坐对岚峰世虑闲。他日功成重游赏, 烟霞风物异尘寰。

按:此诗见《全宋诗》卷九七[1]1094-1095, 引录出处为《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今考清人康弘祥纂《康熙鄠县志》卷十一《文苑考》著录此诗[7], 较《全宋诗》完整:

□□□迹叩禅关, 古殿清虚桧影间。客爱登临来此境, 僧谈兴废指前山。醉闻溪溜吟怀爽, 坐对岚峰世虑闲。他日功成重游赏, 烟霞风物异尘寰。

《鄠县志》将该诗列于陈尧儁名下, 不知何据。但《全宋诗》残泐的九字, 可借《鄠县志》补出六字, 对恢复这一文本的原貌有重要价值。

2. 倪适《留题太山》

下列群山谷万道, 霞瑞重重绝顶高。独判天涯第一□, 洞天深影无人□。

按:此诗见《全宋诗》卷一二六五[1]14259, 引录出处为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卷二九引石刻。今按袁明英主编《泰山石刻》第四卷收录此诗, 谓“此诗刻在岱顶白云洞稍东石壁上”[8], 全诗如下:

下列群山谷万道, 霞瑞重重绝顶绕。独判天涯第一尊, 洞天深影无人到。

可知本诗为仄韵绝句, 《全宋诗》所录第二句的末字为“绕”字之讹。石刻后有跋语曰:“先生留题泰山, 焦朴滕、姜敦和同来。”“先生”当即倪适。

3. 尤袤《清平阁》

举世溷浊中, 谁当清见底。崎岖太行道, 谁贵平如坻。安得□□美, 如此一池水。悠悠小阁□, 视水知此理。

4. 尤袤《霞起塘》

□□赤城山, 霞色起夜半。建标自古□, □□羡吟玩。仙人□□□, □手若可唤。彤光射胸臆, 三咽骨自换。

按:以上二诗见《全宋诗》卷二三三六[1]26852, 引录出处为林表民《天台续集别编》卷四, 两诗共脱去十二字。今考光绪二十五年(1900)刊本《天台集·续集别编》卷四录此二诗[9], 首尾完整, 并无缺字:

举世溷浊中, 谁当清见底。崎岖太行道, 谁贵平如砥。安得清平美, 如此一池水。悠悠小阁上, 视水知此理。(右《清平阁》)

遥望赤城山, 霞色起夜半。建标自古云, 兴公羡吟玩。仙人王子乔, 掉手若可唤。彤光射胸臆, 三咽骨自换。(右《霞起塘》)

《全宋诗》虽据《天台续集别编》著录, 但所用底本当非善本, 所以存在十余字的阙文。若选择光绪二十五年刊本, 上述问题则不再成其为问题。

5. 胡梅所《千人洞》

天生岩穴受千人, 隐隐峦深隔□尘。不识人间经几劫, 洞门依旧锁闭云。

按:此诗见《全宋诗》卷三七七三[1]45524, 引录出处为袁业泗《万历漳州府志》卷二。今按明人黄仲昭《八闽通志》卷八《地理》亦录此诗[10], 并无缺字:

天生岩穴受千人, 隐隐幽深隔世尘。不识人间经几劫, 洞门依旧锁闲云。

由此可知《全宋诗》的脱文为“世”, 该诗“峦深”一作“幽深”。此外, 按照七言绝句的韵律规则, 末句第六字应是平声字, 《全宋诗》作“闭”并不合律, 而《八闽通志》作“闲”则合于韵律, 可证《全宋诗》的“闭”为“闲”之讹。这体现出《八闽通志》诸多校勘学价值。

三、补足全诗二例

《全宋诗》旨在辑存有宋一代所有诗歌, 虽不成篇的残句也同样收录。这些残句, 有的仅见于某一部典籍, 遂造成无法恢复全貌的问题。但也有些残句的全文保留在其他文献中, 借助这些文献, 便可将《全宋诗》的某些残句还原成完整的文本。兹举二例以说明:

1. 齐唐《登狼山阁》

海腹藏吴楚, 天枢转斗牛。夜分惊日浴, 潮落见鲸游。

按:此诗见《全宋诗》卷一六三[1]1853, 引录出处为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四一《淮南东路·通州》。今考清人刘名芳《五山全志》卷十六亦录此诗[11], 全文如下:

海腹藏吴楚, 天枢转斗牛。夜分惊日落, 潮退见鲸游。岩树生盘节, 沙禽戏渡头。乘桴有高兴, 渺渺瞰沧洲。

可知齐唐原作为五言律诗, 《全宋诗》收录是原诗的前两联。《全宋诗》第三句“夜分惊日浴”有不文之嫌, 《五山全志》“浴”作“落”, 则诗意醒豁。

2. 姚辟《游狼山诗》

潮卷乱峰横几席, 沙填重险变桑麻。

按:此诗见《全宋诗》卷五一六[1]6271, 引录出处为林云程《万历通州志》。今考清人季念诒等纂《通州直隶府志》卷二《山川志》亦录该诗[12], 全文如下:

清浅溪流送断槎, 暮云深处见僧家。龙居碧海云无迹, 凤老苍厓竹有花。潮卷乱峰横几席, 沙填重险变桑麻。人间陵谷犹如此, 身外穷通空自嗟。

可知《全宋诗》所录残句为原诗之颈联。幸有《直隶府志》, 可使读者获知这首七言律诗的全貌。

四、失收作者诗作补遗六例

《全宋诗》虽已尽力搜罗宋代诗作, 但由于著录宋诗的文献汗牛充栋, 其中不乏为《全宋诗》失收的作者。目前学术界已有不少论著对《全宋诗》进行校订补遗, 但仍有继续深入的余地。兹举《全宋诗》失收作者六人以说明, 每人名下均附其诗作一首:

1. 茹庭坚《落石泉》

精舍开基叠嶂前, 须知神意出天然。蓦从山上起飞石, 特向岩隈生冷泉。积聚一池秋湛湛, 放流满院夜涓涓。济民利物功殊大, 岂止常程鼎饪煎。

按:此首录自清人邵承照《光绪肥城县志》卷二《古迹》“龙沼”条, 题为“宋茹庭坚留题落石泉诗刻”[13]44。考《肥城县志》卷一《方域》“金牛山”条记“书院垣间嵌一诗刻, 载留题郁葱山资圣院落石泉。太常少卿通理郡事茹庭坚, 熙宁癸丑年上石”[13]24, 可知茹庭坚官职为太常少卿通理郡事, 此诗作于熙宁六年(癸丑, 1073)。

2. 曾棨《寓河州》

衰麻憔悴谒神宗, 远谪河州万里程。龙去鼎湖迁客泪, 猿啼陇树异乡情。潮阳未必淹韩愈, 宣室终当召贾生。肠断不堪离别苦, 为君西望赋《青蝇》。

按:此诗录自吴祯《嘉靖河州志》卷三。[14]《河州志》于曾棨名下仅注“宋学士”, 遂使其生平不可详考。通过该诗首句, 可知其为宋神宗时代的学士, 且有远谪河州的经历。另从诗中称神宗庙号及“龙去鼎湖”之语, 可知该诗必作于神宗殁后, 亦即元丰八年(1085)之后。诗的第三联用韩愈和贾谊的典故, 表达了自己终会被朝廷召回的信心; 最后一联则以“赋《青蝇》”暗示自己系被人谗毁而获罪。将上述推断合而言之, 可知作者曾棨为宋神宗时代的学士, 此诗作于元丰八年之后, 表达了自己因遭人谗毁而远放河州的不满情绪, 同时对自己被朝廷召回存在信心。

3. 王康朝《孟店道中口占》

荞麦花繁吹蜜香, 风底禾黍见牛羊。村村酒熟传箫鼓, 帝力何知自乐康。

按:此诗录自清人屠楷纂《雍正泾阳县志》卷八。[15]451王康朝生平略见《泾阳县志》卷五:“王康朝, 字公起, 河南人。大观初为云阳宰, 宣和间承节郎兼孟店镇酒税。”[15]188此诗题为“孟店道中口占”, 当作于王康朝兼任孟店镇酒税之时, 亦即宋徽宗宣和(1119—1125)年间。另据2012年出土于西安市西郊的王康朝所撰《宋故张夫人墓志铭并序》(此文《全宋文》未收), 题下署“通仕郎耀州云阳县令王康朝撰并书”[16], 可知王康朝任云阳县令时的寄禄官阶为通仕郎, 可据以补充其仕履。

4. 王公彦《谒顺德祠》

白云祠枕乱山青, 一笼寒泉万谷声。山若未平泉不竭, 夫人常得孝为名。

按:此诗录自张新会纂《民国续修博山县志》卷十四。[17]王公彦号梓桐山叟, 这是《博山县志》在他名下加的简注, 梓桐山在淄川县东, 或许王氏隐居其中, 故取以为号。

5. 缪瀚《扈从至润州过招隐寺》

烽烟扰扰障中原, 剩水残山此尚存。万木萧条风色改, 一天惨淡日光昏。鹂知有恨门必无语, 虎伏何年狂又奔。东顾辽阳嗟不见, 满襟泪洒暗声吞。

按:此诗录自清人缪潜《招隐山志》卷六[18], 缪瀚生平详情已不可考, 《招隐山志》仅著录其字子玉, 临安人。缪幸龙《江阴东兴缪氏家集》附录三亦收录该诗[19], 并据《民国金山志》卷八辑得缪瀚另一首佚诗《扈从至润州过金山》, 与这首《过招隐寺》同为靖康之变以后渴望收复中原的作品。

6. 陈寿《剡雪舟亭》

万壑无声玉涨沙, 就中人物最炎华。一篙兴动山阴夜, 千古风流阆苑家。蓬底有春倾竹叶, 岸头无路问梅花。末流多少迷津者, 犹向狂澜理客槎。

按:此诗录自明人宋奎光纂《崇祯宁海县志》卷十一。[20]《崇祯宁海县志》于陈寿名下仅注其字应嵩, 宁海人, 尚不足以得其生平大概。清初万斯同《宋季忠义录》卷十三的《陈寿传》提供了较为具体的资料:“陈寿, 字应嵩, 宁海人, 太学生。宋亡, 自谓逸民, 不仕。时黄文宪公辈屡荐于元, 皆不就。卒后以子贵, 赠修撰。其子以非父志, 辞谢。后谥文贞处士。”[21]可见陈氏是一位有民族气节的宋遗民, 本诗末句就很能彰显他的狷介之气。

五、作者考订三例

《全宋诗》在考证作者方面, 参考了众多文献材料, 大多有据可凭。但也存在作者小传信息不全和作者可考而标为无名氏的情况, 可据相关文献加以增补。兹举三例以说明:

1. 鲁百能

鲁百能, 一作伯能, 安吉(今属浙江)人。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徽宗大观初通判庆源州。历知虔州。有文集三百余卷, 已佚。《南宋书》卷六三有传。

按:以上为《全宋诗》卷一一五○鲁百能小传[1]12985, 于其仕履、文集均言之较详, 但未录其表字。今考清人张埙《张氏吉金贞石录》卷三录鲁百能《留题远爱亭》一首:

溪南一带列千家, 高下楼台傍水斜。天阔乱鸿横晚照, 烟轻白鸟戏晴沙。波光莹澈涵山影, 秋色澄清鉴物华。僧倚上方云绕槛, 市声昏晓自喧哗。[22]

按《全宋诗》共收鲁百能诗二首[1]12985-12986, 未辑此首。诗后注曰:“辛卯八月二十八日, 行部至扶风登此亭, 吴兴鲁百能懋成题。”据此, 知鲁百能字懋成, 可补《全宋诗》之阙。

2. 秦元似

《全宋诗》卷三七七八录秦元似诗一首[1]45595, 但未作秦元似小传, 当是文献无征之故。今考清人李图《道光重修平度州志》卷二十四《金石考二》录秦元似《大泽山》一首:

纷纷尘事乱如蓬, 终日山头兴未穷。暑气拂天人喘吁, 碧岩泉畔濯清风。[23]

此诗为《全宋诗》所失收。诗后注曰:“政和壬辰五月五日长安秦元似书。”可知秦元似为长安人, 活动于宋徽宗政和年间, 可据以补其籍贯、时代。

3. 无名氏《和郭使君韵》

郭侯凛凛气横秋, 管领江山作胜游。痛饮不知乌景坠, 清歌更觉鸟声幽。诵君崖畔神仙句, 淡我胸中浩荡愁。万里相逢更相失, 他年卜筑更归休。

按:此诗见《全宋诗》卷三七七九[1]45618, 引录出处为《道光巴州志》卷八。今考巴中石窟第九十四窟下方有阴刻南宋赵善期诗一首[24], 即此诗。可知本诗作者实为赵善期, 不可定为无名氏。《全宋诗》卷二六六○录赵善期诗一首[1]31192, 未辑此首, 经此考证, 可将此诗移归赵善期名下。

以上二十则随札, 既有对《全宋诗》已收录诗歌的字、句、全文的校补, 也有对该书未收录作者及作品的补遗, 还考索了某些与作者相关的问题, 却无一例外地围绕宋诗文献展开, 希望可以对宋诗文献的整理和完善小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全宋诗[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2]
姚远翿.华岳志[M]//中国山水志丛刊·山志(第6册).北京: 线装书局, 2004: 551.
[3]
陈昌言.乾隆宁州志[M].乾隆二年(1737)百尺楼刻本.
[4]
吕耀斗.光绪丹徒县志[M]//中国府县志辑·江苏府县志辑(第30册).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 155.
[5]
杨棨.京口山水志[M]//中国山水志丛刊·山志(第7册).北京: 线装书局, 2004: 318.
[6]
陶宗仪.说郛[M]//笔记小说大观(第25编第2册).台北: 新兴书局, 1962: 1317.
[7]
康弘祥.康熙鄠县志[M]//陕西省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 第3册.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6: 76.
[8]
袁明英. 泰山石刻:第4卷[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7: 1087.
[9]
林表民.天台集[M]//宋元浙江方志集成: 第14册.杭州: 杭州出版社, 2009: 6886.
[10]
黄仲昭. 八闽通志[M].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0: 143.
[11]
刘名芳.五山全志[M]//中国山水志丛刊·山志(第9册).北京: 线装书局, 2004: 435.
[12]
季念诒.通州直隶府志[M].日本早稻田大学藏光绪二年(1876)刊本.
[13]
邵承照.光绪肥城县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65册).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04.
[14]
吴祯.嘉靖河州志[M].嘉靖二十五年(1546)刊本.
[15]
屠楷.雍正泾阳县志[M]//陕西省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 第5册.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6.
[16]
赵力光. 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续编[M].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2014: 718.
[17]
张新会.民国续修博山县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7册).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04: 522.
[18]
缪潜.招隐山志[M]//中国山水志丛刊·山志(第9册).北京: 线装书局, 2004: 168.
[19]
缪幸龙. 江阴东兴缪氏家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 2032.
[20]
宋奎光.崇祯宁海县志[M]//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第503号).台北: 成文出版社, 1983: 1010.
[21]
万斯同.宋季忠义录[M]//丛书集成续编: 第253册.台北: 新文丰出版公司, 1988: 169.
[22]
张埙.张氏吉金贞石录[M]//历代碑志丛书: 第3册.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8: 100.
[23]
李图.道光重修平度州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43册).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04: 332.
[24]
程崇勋. 巴中石窟[M].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9: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