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字段 检索词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Vol. 34 Issue (6): 54-59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18.06.0009
0

引用本文 [复制中英文]

刘桂花, 王佳铭. 东营市区域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4(6): 54-59. DOI: 10.13216/j.cnki.upcjess.2018.06.0009.
[复制中文]
LIU Guihua, WANG Jiaming.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in Dongying City[J].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dition of Social Science), 2018, 34(6): 54-59. DOI: 10.13216/j.cnki.upcjess.2018.06.0009.
[复制英文]

作者简介

刘桂花(1973—), 女, 山东东营人, 中共东营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室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社会管理、区域经济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8-01-16
东营市区域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刘桂花, 王佳铭     
中共东营市委党校 管理学教研室, 山东 东营 257091
摘要: 创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地区创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东营市受自身人文、规模、地理等因素影响, 创业生态仍处于起步阶段。东营市构建良好的创业生态系统, 需要培育具有内生动力的创业群落, 进一步优化东营市创业环境, 内外联动、相互促进, 从而以更好的创业生态吸引创业者和企业入驻。
关键词: 创业    生态系统    东营市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in Dongying City
LIU Guihua, WANG Jiaming     
Research Section of Management, Dongying Municipal Party Schoo of C.P.C., Dongying, Shandong 257091, China
Abstract: The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is the foundation and guarantee of regional entrepreneurial development. Influenced by such factors as humanities, scale, geography, and so on, the entrepreneurial ecology in Dongying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To build a good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in Dongying, we need to cultivate entrepreneurial communities with endogenous motivation and further optimize the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so as to attract entrepreneurs and enterprises with better entrepreneurial ecology.
Key words: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    Dongying City    

20世纪60年代,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凭借优质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允许失败的社会氛围, 崇尚竞争、平等开放的创业精神, 吸引了全球各地的高科技创业者聚集, 形成了成熟适宜的创业生态, 创造出巨大的经济财富, 从此创业生态这一概念逐渐被提及。20世纪90年代,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人们对创业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学者们发现环境对创业活动的影响至关重要, 创业生态系统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创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可以看出, 创业生态系统是指在创业氛围较为浓厚的一定区域内个人、各类组织及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综合体系。在这一体系中, 各要素承担不同的角色, 各司其职, 同时相互依赖、共同生存, 构成了区域创业生态系统。[1]30创业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在社会学领域的一种具体表现, 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创业群落与创业环境。创业群落包括新创企业、孵化机构、资源服务机构、关联企业; 创业环境包含政策、经济、人文、物理等方面的因素。与生态系统的特征相对应, 创业生态系统同样具有空间集聚、自动调控、开放性等特征。创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地区创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构建区域良好的创业生态系统, 对催生一个地区市场主体的创业热情、推动区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东营市是一个因油而建、因油而兴的资源型城市, 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及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 东营市经济增长明显乏力, 迫切需要寻找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良好的创业生态, 能有效推动东营市创业创新发展,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促进东营市实体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一、东营市创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

2014年3月1日, 东营市开始实行商事制度改革。截至2016年底, 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8 357户, 平均每个工作日新登记106.75户, 与改革前34个月相比, 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56.47户[2], 凸现了东营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蕴含的巨大潜力。

(一) 多项创业扶持政策为东营市创业生态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近几年, 东营市高度重视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建设, 先后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规定:设立每年不低于6 000万元的市级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 用于鼓励扶持创业者创业; 进一步扩大创业扶持范围, 将重点扶持范围由小微企业扩大到个体工商户, 并参照省补贴标准提高个体工商户的创业补贴标准; 进一步扶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如:自2013年起, 应届本科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在东营市中小企业稳定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社会保险满3年的, 财政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1万元; 对入驻市级以上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年以上并吸纳10人以上就业的大学生创业项目, 市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 等等。[3]这些文件的出台使东营市创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为做好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 东营市已初步形成了促进创业的综合政策体系, 针对性强、扶持力度大, 为营造激励创业、支持创业的良好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 加大投入为市场主体提供资金支持

东营市相关部门进一步拓宽创业融资渠道:将个人创业担保贷款贴息额度提高到20万元, 企业创业担保贷款贴息额度提高到300万元; 提高创业补贴额度, 将小微企业一次性创业补贴提高到1.2万元, 个体工商户一次性创业补贴提高到4 000元, 创业场所租赁补贴提高到6 000元; 建立收费目录清单, 共涉及全市24个部门单位的40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对目录外的收费项目坚决予以取消。[3]

(三) 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快速推进 1. 建设创业载体平台

东营市支持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和创客空间, 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低成本运营场地和综合性创业服务, 使他们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对评估认定的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创业示范园区, 给予每处最高20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对直接购买或租赁已开发闲置房地产楼盘作为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的, 认定为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创业示范园区的, 最高给予40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3]“十二五”期间, 东营市建成省级创业示范载体5家、市级创业示范载体14家, 拨付市级创业载体奖补资金2 400万元。创业载体的健康发展, 在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的同时, 也为东营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延伸优势产业链提供了有力帮助。

2. 建设创业培训平台

东营市投资2 700多万元建成了东营市创新创业大学, 重点培养和孵化较高层次的创业者和创业项目, 整合优化创业教育资源, 完善运作机制, 优化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课程设置, 努力适应中小企业创业者的需求。采用了“创业培训+创业实训”的新型教学模式, 重点突出创业实训, 深化创业者对创业过程的理解。探索建立了“创业大学+”的创业扶持模式, 将大学与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进行有机结合, 从毕业学员中择优推荐创业者及其创业项目进驻创业载体, 并为其提供更加全面、快捷的创业服务。

(四) 开展多种活动营造创业氛围

东营市通过开展创业大赛、举办各类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展示推介会等活动, 搭建交流平台, 选树创业典型, 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为巩固省级创业型示范城市成果, 东营市开展了市级创业型街道(乡镇)、社区创建工作。到2016年上半年, 东营市已评估22家市级创业型街道(乡镇)和25个市级创业型社区, 落实奖补资金295万元, 通过此项创建工作进一步实行权限下放、职能下沉。同时,东营市努力完善基层就业创业服务功能、提高基层服务水平和创建活力, 使基层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整体创业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二、东营市创业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大众创业的人文环境仍然较弱

2015年3月, “中国城市创业指数(2015)”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这是中国人民大学首次发布该指数。从这一指数来看, 商业氛围较浓的广州、苏州、深圳和厦门等几个南方城市排位靠前。[4]相对于南方城市的重商氛围而言, 北方城市的居民比较保守, 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城市, 如哈尔滨、大连、沈阳、青岛等, 创业的文化氛围比较薄弱, 这也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传统文化对该地区经济活动的重要影响。对整个山东而言, 山东自古便有重农抑商的传统, 虽然现代有了较大转变, 但山东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却一直是个薄弱环节。东营市作为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 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传统观念的影响, 人们的择业观依然较为传统, 多数人择业时会首先选择去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 或是到认为实力雄厚的企业就业, 创业被有些人认为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这一观念的存在, 成了很多创业人士心底挥之不去的隐痛, 使很多人不敢创业或不愿创业。有机构曾专门做过大学生创业方面的调查。调查显示, “家庭”“朋友”和“传媒”对大学生创业想法的影响相对最大, 分别为30.0%、24.2%和21.0%, 可见家庭和周围朋友的观念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最主要因素。这项调查也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人文环境对创业的重要影响。

(二) 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重要的资源及服务机构普遍短缺

资金、技术、人才、信息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1]17, 东营市在这几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信息获得不够便捷。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创业扶持措施时, 一般会在援引中央发布的创业政策的基础上, 拟定本地细则并公布在其官方网站上,但现实中创业者却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紧盯政策的最新变化。宣传力度的不足、咨询渠道的单一, 让创业者无法快速获知优惠政策的细节, 使很多针对创业的优惠政策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二是资金获得困难重重。为支持创业, 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多项优惠扶持政策, 但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 也将不少创客拦在了门外。例如, 关于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方面, 在公布的政策中提到“加大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贷款支持力度, 对于能提供有效资产抵(质)押或优质客户担保的, 金融机构优先给予信贷支持”, 但现实中有些大学生尤其是农村籍的大学生, 很难提供政策所要求的担保条件, 从而难以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三是缺少高层次科研机构及知名高校。高层次科研机构及知名高校是一个地区拥有先进技术和高层次人才的基础和保障, 但东营市在这方面却存在一个最大的短板:缺少高层次科研机构、缺少知名高校。东营市是一个三线城市, 许多高层次人才需要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大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 这对吸引高层次科研机构造成了一定影响。驻东营的高校原本就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搬迁更是使东营市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人才、技术基地。现在很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主要靠引进外来人才, 这虽然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但对一个地区而言, 缺少高校支撑的创新主体就显得十分单薄。正因如此, 东营市的创业项目普遍存在项目少、层次低、高层次人才缺乏等问题。

(三) 创业活动的空间聚集不明显

“十二五”期间, 东营市建成省级创业示范载体5家、市级创业示范载体14家, 这些创业载体分布在广饶县、利津县、东营区、垦利区、河口区及东营市开发区, 对促进地区创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各地成功经验来看, 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创业生态, 需要有一定的空间聚集度, 在这个空间里, 创业企业、关联企业、孵化机构、服务机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这样才能像产业集群一样形成集聚效应, 扩大地区对外知名度, 并为园区内的创业者提供更多可以利用的资源, 使之在互利共生中实现良性发展。而东营市创业载体空间聚集不明显, 基本是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分布于全市, 各家载体不能实现设施、人才、信息、优惠政策等资源的共享, 基本上是各自为战, 结果是虽然遍地开花, 却难形成花园。

(四) 对本地优势创业项目的支持力度不够

要形成良好的创业生态, 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这些条件可以是国家政策的倾斜、科研院校的集中, 也可以是本地区悠久的创业文化、传统的优势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 东营市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 逐渐摆脱了对油田的依赖, 并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产业, 石油化工及盐化工、橡胶轮胎及汽车零部件、有色金属、石油装备等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 这些优势产业既是东营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也是东营市吸引创业者的优质名片。但从东营市目前出台的创业扶持政策看, 多是实行普惠制, 很少专项惠及这些产业。本地优势创业项目得不到有力支持, 这对于东营市的创业吸引力是非常不利的。

三、东营市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对策 (一)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培育具有内生动力的创业群落

创业群落, 指由众多企业集聚一起, 由众多新创及关联企业相互扶持、相互竞争而形成的创业集群, 每个新创企业在其中各司其职, 扮演着不同角色。[1]16如硅谷创业群落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硅谷之所以能成为创业者的天堂, 正是因为硅谷周边聚集了为数众多的大学、研发中心、风险投资机构、职介所、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多家百人以上企业、法律、会计等服务公司……这些机构共同组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形成一个极具生命力的创业群落, 使得硅谷创业得到快速而全面的发展。[1]16东营市大众创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人们的创业意识较弱, 创业氛围不浓, 创业项目少且层次较低, 为此要更加重视政府在创业生态构建中的主导作用, 优化区域创业环境, 以良好的环境吸引创业者在东营创业。

1. 充分利用东营市优势产业吸引创业项目

任何一项新技术、一个新创企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都需要上下游技术、企业与之相配套, 形成一个相对完备的技术体系或产业体系, 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在优势产业的吸引下, 众多关联企业或新创企业纷纷入驻, 一方面可以提升本地区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提高新创企业的生存概率。东营市石油化工及盐化工、橡胶轮胎及汽车零部件、有色金属、石油装备四大产业集群在国内享有一定知名度, 东营市政府对这四大产业也高度关注, 2017年初提出力争建成四大产业基地。对东营市来说, 应该充分利用这四大招牌, 加大宣传力度, 同时出台针对四大优势产业的专项优惠政策, 吸引相关的创业企业入驻东营, 实现创业项目与东营市优势产业的互促共赢, 共同发展。

2. 创造条件吸引挖掘优秀创业人才

一是要为创业人才解决后顾之忧。与多数三线城市一样, 东营市同样面临人才短缺问题。笔者到企业调研时, 企业反应较强烈的也是关于人才问题, “人才难求, 人才难留”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2016年11月东营市出台了《关于完善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加快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意见》, 这为解决东营市人才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 下一步工作就是要抓好落实, 使这一文件能真正发挥为东营市招才引智的作用。二是招才引智的源动力要转变。东营市近几年为引进人才实施了一系列计划, 包括“百名博士进东营”“名校英才进东营”“双百引才计划”, 这些计划的实施, 推动了东营市人才强市战略的顺利实施, 但计划的实施也逐渐显露出不足之处:东营市引进的这些人才, 主要是为满足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 由于受单位级别及属性的限制, 这些人才在东营并没有发挥出他们应有的价值, 实际上这是对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今后要转变引进人才的源动力, 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 多为企业引进优秀人才, 让引进的人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充分展现才华, 最终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效果。三是吸引高层次科研机构、知名高校入驻东营。高层次科研机构、知名高校聚集了大量高端人才, 加强与他们的合作, 利用他们的人才优势服务于东营市发展, 对东营市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后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工作力度, 给予更多优惠政策, 提供更好的服务, 吸引高层次科研机构、知名高校在东营市设立分支机构, 或采取合作方式, 在大城市设立研发中心, 或给予企业一定补贴,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 为东营市创业生态提供高层次技术平台及人才支撑。四是要扶持企业家二次创业。转型、破产企业家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 其创业创新意识也强于一般人, 是优质的创业人才, 因此要更加关注这个群体, 积极扶持、鼓励他们二次创业。

3. 探索建立多渠道资金支持方式

金融资本作为创业活动开展的重要元素, 对于新创企业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55为此,东营市要探索建立多渠道资金支持方式。一是争取设立东营市科技银行。科技银行主要是为创业企业、创投机构、大学生创业、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贷款支持的银行。美国的硅谷、中国的杭州为支持创业都设立了科技银行, 科技银行的设立对推动本地区创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山东省的济南市、青岛市、莱芜市已经成立了科技银行, 东营市也应积极争取设立科技银行, 为创业企业解决资金瓶颈。二是加快设立创投引导基金。我国近几年创投基金发展速度很快, 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创投集聚地。东营市在这方面的发展略显滞后, 今后应该加快创投基金的设立步伐, 由政府出资设立创投引导基金, 并采取优惠措施吸引外来创投机构入驻。三是扩大信贷风险补偿资金范围。为创业企业贷款是一项风险系数较高的业务, 因此,很多银行或担保机构对此都敬而远之, 不愿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虽然政府多次强调对创业企业给予贷款支持, 但从实际效果看, 执行情况一般。可以由政府设立信贷风险补偿资金, 给予担保机构一定风险补偿, 以调动担保机构对创业企业的担保积极性。

4. 加强支持创业的各类服务功能

一是完善创业导师体系建设。多数创业者都是初次创业, 他们普遍缺乏经验, 对创业知识了解有限。创业导师可以帮助创业者避免创业陷阱, 优化创业项目, 助力创业发展。东营市创新创业大学已经成立了创业导师团队, 但存在人员少、层次低等问题, 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 鼓励更多企业家、业界知名人士、创业者参加进来, 在多个创业服务机构建立导师团队, 帮助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二是强化创业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截止到2017年6月, 东营市已成立近30家各级创业服务平台, 但这些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多限于水电物业、一般手续代办等简单的服务, 而对于创业者更需要的项目推介、创业导师推介、融资指导、技术指导、中介服务等, 还难以满足需要。今后应该进一步强化创业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 可以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服务平台做试点(如东营市胜利大学生创业园), 健全平台的服务功能, 完善服务体系, 打造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区域创业服务平台品牌, 吸引更多创业项目入驻东营。三是政府要为新创企业提供后续服务。在“双创”大潮的推动下, 各级政府在企业创立方面给予了很多帮扶, 并简化了很多手续, 今后在后续服务方面应给予新创企业更多关注, 将它们“扶上马, 送一程”, 特别是在新创企业的市场开拓方面, 政府应该提供更多帮助, 使创业企业不仅创办起来, 还要生存下去。

5. 努力消除影响创业的制度性障碍

一是加强创业扶持政策的系统性。国家近几年连续出台了多项创业扶持政策, 许多政策出自不同部门或是不同时期, 导致有的政策系统性、协调性出现问题, 基层工作人员感到无所适从。政府部门对出现的此类问题应正确对待, 积极与上级部门和所辖部门协商, 加强创业扶持政策的系统性、可操作性。二是推进和完善知识产权“三审合一”审判体制改革。我国知识产权案件“三审合一”现在全国多个法院试点, 并逐渐形成了浦东模式、西安模式、深圳模式等。东营市也要积极推进这项改革, 实现民事、刑事、行政“三审合一”, 缩短知识产权维护的时间成本, 减少知识产权维护的经济成本, 以最大限度保护产权人的合法权益。三是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15年开始实施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案》明确规定, 要将更多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用于奖励科研相关人员, 奖励比例从现在的不低于25%提高到不低于50%。我国不少地区为激励科研人员, 进一步提高了这一比例, 杭州市将该比例提高至不低于60%, 武汉市更是将该比例提高至70%。东营市政府应该采取更加优惠的激励措施, 鼓励科研人员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

(二) 多方发力, 营造适宜创业的人文环境

良好的人文环境对创业活动开展具有润滑剂作用。[5]46群众的自我创业意识、对创业者的态度、对创业失败的包容性等对于提高创业参与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1. 加强对创业的宣传引导

一是深入挖掘东营市的创业文化底蕴。东营市作为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自古就有利用鱼盐之利发展商业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 东营市民营经济发展迅速, 实力日益强大, 其中以广饶为代表的民营经济贡献巨大, 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东营市源远流长的齐文化影响。东营市应该深入挖掘本地深厚的创业文化底蕴, 通过多种形式向人们宣传介绍齐文化的内涵及意义, 激发人们的创业激情与创业自豪感。二是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创业成功案例。可借助广播电视、网络平台等新闻媒体的力量开设专栏、专版, 大力宣传创业的优惠政策和成功典型, 大力弘扬勇于创业、乐于创业、善于创业的精神, 把创业扶持政策宣传到位, 力求家喻户晓, 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创业、支持创业的氛围。三是倡导包容失败的社会氛围。鼓励创业创新, 要特别强调包容失败。美国硅谷的创新力, 不仅仅是因为它的人才吸引模式、风险投资模式、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开放的社会文化以及冒险精神, 更重要的是它对失败与叛逆的包容与理解。创业, 永远都在路上。这就需要政府、社会有更多的容忍和善意的鼓励支持。当创业无需国家推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自发行动和常态时, 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才算形成。要设置人性化的创业失败“托底”保障, 增加创客的果敢和魄力, 助其破茧成蝶, 不要让创业者“永远停留在想法阶段”。

2. 增强创业教育及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多样性

因为不同创业群体的创业行为不同, 需求也不同, 因此,要增强创业教育及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多样性。一是实施分层次培训。彻底改变“千人一面”的培训模式, 引导潜在创业群体向创业践行者转变, 特别是要坚持“创业、培育、成长”三位一体, 强化对创业企业成长期和成熟期的深度支持, 加强对其成长期能力的培养, 满足更多创业者不断深化、与时俱进的需求。二是拓展和挖掘创业培训后续跟踪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培训要实现由“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转变, 开展后续跟踪指导服务和创业扶持, 提高创业成功率。要根据创业项目的萌芽、孵化及成长等不同阶段, 结合创业者的不同需求, 强化与创业实践平台的对接, 形成相互衔接、各有侧重、协调联动的培训体系, 让创业者对成功创业可望又可及。

3. 营造尊重企业家精神的良好环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东营市的很多企业家面临着企业发展的难题,同时社会上部分人对企业家存在一定偏见。这样一种环境会使人不敢加入企业家队伍,人们对创业也就不会有信心和兴趣,这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是可怕的。当然这种情况不仅在东营市存在,在其他地区也存在。中央层面也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这些文件的出台对于提振企业家信心、改善舆论环境、鼓励创业创新具有深远意义。为了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认为:一要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在良好的法治环境下,公民的合法权益才有保障,全社会才会因为有良好的预期而产生动力和活力。二要营造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市场经济是讲究公平竞争的,给予所有市场主体平等的权利与机会,遵从平等的规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三要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同时完善对企业家的容错帮扶机制,给予企业家更多的包容与鼓励,形成支持、激励企业家的社会氛围。[6]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这一讲话给民营企业吃了定心丸,同时也向广大创业者传递了一个福音,因为民营企业是绝大多数创业者的最终归宿,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也是支持创业者创业。今后,我国的营商环境会更加有利,创业生态也会更加完善。在这种干事创业的大背景下,期待东营市的创业生态系统尽快得以构建并完善。

参考文献
[1]
翟羽佳.区域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培育——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D].南宁: 广西大学, 2013.
[2]
左振平.截至2016年底东营市场主体总量达15万余户[EB/OL].(2017-02-27)[2017-09-03].http://dongying.iqilu.com/.
[3]
东营市创业情况介绍[R].东营: 东营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 2016.
[4]
陈郦郦.中国城市创业指数首次发布京穗深居前三位[N].中国人民大学报, 2016-03-07(4).
[5]
宁鹏.区域创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基于浙江省11个地市的实证分析[D].杭州: 浙江工商大学, 2017.
[6]
厉以宁.中国发展需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N].人民日报, 2017-09-26(15).